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赛事+文旅” 通辽让马产业“奔腾”出圈

  在广袤的科尔沁草原腹地,通辽,这座被誉为“中国马王之乡”的城市,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马产业的新时代篇章。这里既沉淀着马文化的厚重底蕴,又涌动着产业创新的蓬勃活力,从草原上奔腾不息的骏马到国际赛事中惊艳亮相的身影,从非遗传承到“赛事+文旅”的融合新篇,通辽的马产业正以多元姿态,在时代浪潮中“奔”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蓝海。

   往届哲里木赛马大会盛大开幕现场 

  通辽赛马的荣耀史,是一部不断突破的奋斗传奇,每一页都写满了骑手与骏马的热血与荣光。1992年,广州“中国马王杯”赛场,来自科左后旗的骑手扎那驾驭着科尔沁马,如一道黄色闪电冲过终点,勇夺“金马杯”,成为中国首位“马王”。这一胜利让科尔沁马声名远播,科左后旗也因此获得“马王之乡”的美誉。1996 年,通辽骑手那达木德再度在全国第一届“马王杯”比赛中包揽冠、亚、季军,以绝对实力展现了通辽马业的深厚底蕴。

  马王扎那

  二十多年来,科尔沁马在全国速度马比赛中屡创佳绩:134次冠军、30次亚军、21次季军,每一份荣誉都是对其优良性能的最佳注解。近年来,通辽马业的竞技实力更是持续攀升。科左中旗萨仁夫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竞技马表现尤为亮眼,累计在全国赛事中获奖200多次,在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公司马匹一举包揽5000米速度马、3000米走马、8000米速度马三项冠军,创造了赛事纪录;又在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勇夺3000米速度马冠军,续写辉煌。宏逸马业的竞技马同样战绩斐然,收获了67次冠军,其中2017年斩获全国锦标赛1200米冠军,成为国内赛马界的“黑马劲旅”。

  骑手们激烈比 拼中

  如今的通辽,已构建起日益完善的马术赛事体系,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本土品牌赛事哲里木赛马大会。这项赛事已连续举办25届,从最初的传统赛马升级为集体育竞技、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成为了通辽马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骑手、游客汇聚通辽,共享盛会。赛事不仅设有速度马、走马等经典项目,还融入了搏克、射箭、蒙古象棋等传统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草原文化的多元魅力。更令人称道的是,赛事期间举办的草原音乐节,将马头琴的悠扬、长调的舒展与现代摇滚、流行音乐巧妙融合,搭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据统计,哲里木赛马大会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超千万元。

  摔跤 比赛

  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通辽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从品种培育到产品加工,不断拓展马产业的边界。品种培育上,耐力型科尔沁马新品系研发正加速推进。2019年,《通辽市耐力型科尔沁马育种方案》获自治区农牧厅批复,由科左中旗萨仁夫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牵头,聘请全国马业首席科学家芒来教授团队提供技术支持。项目通过引进盎格鲁种公马(以耐力著称的国际优良品种),采用“选种选配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出兼具速度与耐力的新品种。截至目前,已完成1392匹母马配种,674匹成功受胎,首批幼驹已开始接受系统训练,在短途耐力测试中表现出远超传统科尔沁马的潜力,为未来征战国际耐力赛奠定了基础。

  骑手正策马飞驰 

  马产品加工领域,马奶与马具两大特色产业相得益彰。通辽年产鲜马奶22.3吨,加工酸马奶19.4吨,年产值约80万元。酸马奶采用传统发酵工艺,保留了马奶中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益生菌,成为当地特色健康饮品,在供应本地市场的同时,还通过电商平台热销全国多个城市。

  工作人员在挤马奶

  马具制作同样是通辽马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阿茹汗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科尔沁蒙古马具”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其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马具制作工序繁杂,从皮革鞣制、木架雕刻到金属配饰锻造,需经30多道工序,每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其产品曾获上海世博会一等奖,年产值约30万元,除供应国内马术俱乐部外,还作为文化礼品远销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传播草原文化的“使者”。

   马具制作代表性传承人陶格敦白乙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通辽马产业发展的坚实骨架。科左后旗博王府赛马场与开发区科尔沁那达慕文化体育中心构成了产业核心载体。博王府赛马场占地50万平方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标准化赛马场,拥有1800米国际标准赛道、可容纳3万名观众的看台及配套的马厩、训练场地,具备承办国家级、国际级赛事的能力。2024年成功举办全国速度马巡回赛(通辽站),吸引了12个省份60多匹赛驹参赛。

   科左后旗博王赛马场

  开发区科尔沁那达慕文化体育中心占地710亩,是集赛事举办、马术培训、文化展示、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其内设有马文化博物馆(展示从红山文化到现代的马具、马画、马雕塑等文物300余件)、国际马术俱乐部(提供英式、西部马术教学)、草原主题酒店(客房装饰融入马元素)等设施。2024年哲里木赛马大会期间,接待游客实现综合收入800万元,成为“以赛促旅、以旅兴产”的典范。

  科尔沁那达慕文化体育中心

  面对养殖规模逐年减少、产业链不完善等挑战,通辽正积极探索“马业+文旅”“马业+体育”的融合发展路径,构建产业生态闭环。2024年推出的第七届科尔沁运动大会暨首届速度马常规赛,创新采用“分站赛+总决赛” 模式,设置五站赛事,总奖金21.25万元,各组别前两名晋级“8・18”赛马活动总决赛,总决赛奖金高达40万元。通过高额奖金吸引全国参赛队伍,带动赛事转播、广告赞助、周边消费等“赛事经济”效应。

  选手们在赛场激烈角逐

  文旅融合方面,通辽重点打造三条特色线路:马帮游历体验游(沿草原古商道,体验骑马穿越草原、宿牧民蒙古包、参与驯马活动)、马术观察体验游(走进赛马场、马术俱乐部,观摩训练、学习基础马术)、马文化非遗探寻游(探访马具工坊、参与马具制作体验、观看马文化主题演出)。依托开发区科尔沁那达慕文化体育中心、珠日河草原旅游区等资源,构建集赛事观赏、文化研学、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马文化生态旅游区。

  赛场上骏马在奋蹄疾驰

  同时,通辽通过创作《马王传奇》舞台剧、举办中国(通辽)马产业博览会等方式,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2024年马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100多家企业参展,签约金额达1.2亿元,推动马产业与文旅、体育、商贸深度融合。

 

  2024年马产业博览会现场

  此外,通辽市正积极争取国家马产业发展专项项目资金,统筹科技、文旅、体育等领域资源,形成“多部门联动、多政策叠加”的支持体系。在金融方面,鼓励设立马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银行机构推出“马业贷”,对养殖企业、马术俱乐部给予最高5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较普通贷款下调10%-15%;引入保险机构开发“马匹养殖保险”“赛事责任险”,降低产业风险。在用地保障上,将马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对马术俱乐部、马文化园区等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倾斜。

  作为马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通辽正以“通达辽阔 近悦远来”的开放姿态,推动马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迈进。如今,随着耐力型科尔沁马培育的深入、赛事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文旅融合的不断拓展,这座兼具草原风情与发展活力的城市,正朝着全国马产业创新发展标杆的目标稳步前行。(斯琴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