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六个行动”要求,大力落实“节水行动”,聚焦“控水、节水、增水”三位一体,系统推进水资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上半年各项工作推进有力,阶段性成效明显。
严格控水。分行业确定节水指标,分旗县区确定节水目标。全市104个规模以上非农取水口和9个万亩以上地表水灌区渠首取水口全部实现在线计量;地下水井灌区推行“以电折水”计量;农村供水计量到户率达90%以上,提前完成了自治区方案目标要求。实施4个超采区水源置换项目,新增置换地下水能力达2291万立方米;在超采区内对2.87万亩耕地实施“水改旱”。6月份,呼和浩特市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平均水位回升1.63米。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呼和浩特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发布《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用水定额标准》,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专注于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严格管控的用水定额标准;印发5项相关制度文件。
深入节水。工业节水方面,完成3个工业节水技改项目;完成73家工业企业节水诊断,推进“一企一策”精准节水;新建市级节水型园区2个、企业26家,其中,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1个、企业6家、标杆企业1家。呼和浩特市作为工业节水典型,在全区节水行动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农业节水方面,开工实施18.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完成6万亩调结构、抗旱等农艺节水任务;引黄灌区春汇灌溉用水量相比去年下降95%。城镇节水方面,全市节水型高校建成率达82%;节水型机关事业单位建成率达66%;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100%,提前1年达到国家要求。
全力增水。用足再生水,推动23家工业企业接通再生水管网,6家企业已正常用水;2家园区内工业企业完成再生水管网覆盖。上半年再生水利用率达50.1%,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下达任务目标。用好黄河水,协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同意通过水权交易将引黄三期暂时闲置的2181万立方米水指标短期交易至一二期使用,用于保障5个产业园区发展用水;新争取到2000万立方米生态治理黄河水指标,全部用于治理城区地下水超采和保障哈素海生态水量。 (武子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