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论评论

聚焦民生痛点 解决急难愁盼

  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还有几个月时间。要抓的工作千头万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重点之一。群众满意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民心尺”也就把稳了。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7项民生指标,在20项主要指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出一批有力度有温度、可感可及的政策措施回应民生之盼: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同时也要看到,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民生工作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各地各部门应该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切实将好政策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须把“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务实行动。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这些民生目标,既是当前决胜收官的“考点”,也是“十五五”时期深耕细作的重点。各地各部门要继续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要在求实求效上下更大功夫,坚决防止不负责、不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乱作为。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要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这些既是群众呼声,也是难啃的“硬骨头”。临近收官,必须从问题导向入手,站稳人民立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等群众关切中,找准找实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要同题共答、形成合力。老百姓的事多是家长里短,多是柴米油盐,诉求涉及方方面面。做好民生工作,贵在 “勿以善小而不为”,难在“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各方要紧盯“小切口”,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该马上办的事不拖,该持续攻坚的事不躲,以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行动,协力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以实绩实效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我们定能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新华社记者刘阳、魏玉坤)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