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察右前旗挑绣:针尖上的“非遗”技艺

  在察右前旗,有一项传统手工艺,它如同在方寸布帛间绘制的精美画卷,以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精湛的制作技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它就是挑绣。非遗传承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让北疆文化在细腻的针脚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挑绣承载着民间世代相传的手工刺绣技艺,其绣法以构图精炼、主题突出、色彩绚丽且和谐统一为特点,不仅极具观赏性,也在实用性上大放异彩。经过长期的发展,这项工艺融入了北疆传统纹样和色彩风格,形成了兼具精细与豪放的独特艺术形式。

  “我们在传统挑绣图案中,逐渐加入了北疆文化中的云纹、盘长纹和花草纹等元素,让绣品既有南方刺绣的细腻,又有草原文化的粗犷。”察右前旗挑绣非遗传承人苏少灵介绍道。

  察右前旗挑绣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背面挑、正面看”的技法。在绣制过程中,需在平布上精准计算纱线走向,隔一根或几根纱下针,稍有不慎,图案就会错乱。这种技法不仅考验耐心,也需要超乎寻常的空间想象力。挑绣的针法多样,包括单面挑、双面挑、单色挑和彩色挑等,绣出的图案层次分明、色彩浓郁,极具视觉冲击力。

  2013年,察右前旗挑绣被列入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它不仅是一项珍贵的非遗技艺,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一些绣娘依托电商平台,将精美的绣品销往全国各地,让“指尖上的非遗”走进千家万户。

  一针一线,绣出草原风情;指尖流转,传承北疆文化。察右前旗挑绣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讲述着北疆文化的故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未来,这项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工艺,必将继续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李璟  苏日娜)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