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海

为青春添彩 为梦想领航——团市委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创业队伍的生力军,在各行各业有广阔的创业发展空间。如何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进而留住人才,是各部门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团市委及时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有力助推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大学生在招聘会上求职。

  入企参观。

  “扬帆计划”

  实习中寻找方向

  正值暑假,大学生们利用假期做点什么?部分大学生选择出游。宅家放松,感受轻松愉悦的假期生活;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利用这个假期参加实习、志愿服务,提前感受职场。

  25岁的刘昕瑶开学即将成为研三的学生,这个假期她通过“扬帆计划”来到团市委实习。“我学的是广播电视专业,放假前亲戚介绍说团市委有实习项目,通过网络即可报名,参加面试通过后便能入职,还能拿到实习证明,我想试试就报了名。”刘昕瑶说。她通过面试进入团市委从事视频剪辑的工作。

  与想象中的工作方式不同,团市委的视频看上去轻松愉悦,但是剪辑起来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刘昕瑶一度难以适应。“刚开始剪视频就和做网络视频剪辑一样天马行空,什么都不注意,结果视频就会被打回来重新编辑。刚开始我不理解,但是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明白了,官方媒体的视频要严谨,导向要正确,让观看的人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果不来实习,我不可能会理解这些问题,所以这次实习我有了很大的成长。”刘昕瑶说。

  据了解,大学生通过微信登录“内蒙古青年就业服务平台”报名即可参加“扬帆计划”,同时,有招聘实习生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也可通过该平台输入招聘条件,该平台能够实现双向选择。大学生假期超过30天,面试未通过,可以更换实习意向继续申请,直至申请成功。

  此外,团市委还配套组织大学生开展进企参观、就业指导服务等,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乌海市持续推进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今年寒暑假期间,面向市区各级企事业单位征集“扬帆计划”实习岗位1658个,425名乌海籍大学生参与实习;组织330名“扬帆计划”返乡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走进我市各类企业观摩,了解产业发展现状,沉浸式体验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

  “引航计划”

  发挥榜样的力量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回到母校跟大家分享我的创业故事。”乌海市青年创业导师闫磊说。

  为落实团中央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立足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继续高质量推进“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团市委聚焦进支部、送服务、抓宣讲,全面促进大学生学业、就业、择业、创业全面发展。其中,乌海市持续推进“榜样说”“青创故事汇”等品牌建设工作,开展“就业引航计划”系列宣讲。闫磊就是我市青年创业导师之一。

  “我从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留在了乌海,现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团市委邀请我做青年创业讲师,我很高兴,也有点忐忑,毕竟自己公司的规模不算大。但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就业创业经历让更多大学生找对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觉得很有意义。”近日,闫磊在乌海市一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活动上说。

  除了榜样宣讲,团市委还联合金融、公安等部门开展金融反诈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金钱观,提升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金融反诈意识。编辑青年创业就业政策汇编,面向乌海市青年群体及高校毕业生发放,进一步让青年人了解我市就业创业政策。

  乌海市在开展“引航计划”中充分发挥优秀青年榜样引领作用,联合市人社局举办创业就业指导服务活动3场,邀请青年创业代表、创业指导专家分享经验、宣讲解读,活动吸引600余人参加。

  青年就业招聘计划

  挖掘就业好资源

  “扬帆计划”“引航计划”更多是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培养他们的就业创业理念,而青年就业招聘计划则是把岗位摆在大学生眼前,让他们真正找到工作,解决就业问题。

  近日,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乌海市17家优秀企业现场招聘,为大学生们提供丰富岗位和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杨景龙参加了招聘活动:“今天来的企业涉及多个行业,有好几家企业招聘会计,我投递了简历想试试看,这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我们很愿意来学校开展招聘,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强,对企业来说是新鲜血液,能够为企业带来活力。”乌海市迅洁信息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海秀说。

  今年,乌海市持续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落实青年就业招聘计划,加强岗位信息输出。团市委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团团带你找工作”招聘信息8期,提供就业岗位5015个;联合市人社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举办就业招聘活动14场,现场累计达成就业意向4400余人次。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未来团市委还将着力整合资源、拓展岗位,针对大学生需求精准施策,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为他们就业创业铺路搭桥。”团市委青年发展部负责人郝霞说。(张楚研 文/图)

编辑:朱国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