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地评线

守护绿水青山 奔赴美好未来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过去,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资源,肆意排放污染物。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经济效益,却带来了河流污染、土壤退化沙尘肆虐一系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生活质量,也制约了长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修订实施“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多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然而,在执行层面仍存在短板: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法排污,一些地方监管部门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足,导致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未来应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做到“零容忍”,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应提升监管能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执法精准度和效率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在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一些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大环保投入,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但部分中小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环境保护。对此,政府应加强引导监管,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开展环保改造,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汇聚起来将成为保护环境的强大力。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河流湖泊保护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带动更多人加入绿色行列。

  环境保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持久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宜居的家园,共同奔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王思思 通辽市委网信办推荐)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