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过去,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资源,肆意排放污染物。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经济效益,却带来了河流污染、土壤退化、沙尘肆虐等一系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生活质量,也制约了长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修订实施“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多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然而,在执行层面仍存在短板: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法排污,一些地方监管部门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足,导致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未来应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做到“零容忍”,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应提升监管能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执法精准度和效率。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在环境保护中责任重大。一些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加大环保投入,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但部分中小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环境保护。对此,政府应加强引导与监管,并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开展环保改造,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汇聚起来,将成为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河流湖泊保护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带动更多人加入绿色行列。
环境保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持久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宜居的家园,共同奔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文/王思思 通辽市委网信办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