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内蒙古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本网8月15日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阿妮尔)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办,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举行。活动向公众展示内蒙古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的同时,发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责无旁贷”的倡议。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利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内蒙古,既做好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内蒙古着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其中,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对乌梁素海流域1.63万平方公里范围实施全流域、系统化治理,如今,湖区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栖息的野生鸟类数量明显增多,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系统实施了“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土地沙化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三大任务,如今,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

  为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先后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近百项。其中,启动了黄河重点生态区(鄂尔多斯市)、北方防沙带——黄河重点生态区(呼和浩特市)、北方防沙带(巴彦淖尔市)三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使矿区周边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废弃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显著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恢复。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内蒙古的绿色矿山达到398家,其中47家被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内蒙古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和人类活动本底调查工作,全面摸清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土地类型及权属、生产生活状况等基础信息,埋设生态保护红线重点控制点6.71万个,为严格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技术保障。此外,运用“内蒙古一号”卫星、“北疆云遥”遥感服务平台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