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二连浩特

【聚焦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二连浩特:沙地披绿装 荒漠渐成绿洲

  在内蒙古“三北”工程攻坚战的版图上,二连浩特市的浑善达克沙地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蜕变。曾经黄沙漫卷的荒漠,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披上绿装,成为北疆生态治理中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沙障阶段性治理成果

  作为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核心区域,二连浩特市92.06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牵动着各方目光。这片覆盖格日勒敖都苏木4个嘎查及城区外围的土地,曾是风沙侵袭的前沿阵地,如今却成了生态修复的样板田。

  产业工人作业

  清晨的沙地,风还带着凉意,治理队伍已踏着晨露深入沙丘。面对复杂的沙地环境,传统治沙模式效率低、精准度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而科技的介入让治理工作迎来了转机。“无人机测绘+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为每一片沙丘建立起三维数字档案,草方格铺设精度大幅提升,人工勘测成本降低30%,效率更是翻了两倍。

  牧民们看着空中盘旋的无人机,笑着说:“这‘铁翅膀’可比骑马巡护快多了,一天能干完我们半个月的活儿!”

  无人驾驶压草机正在作业

  不仅如此,草方格铺设环节的创新同样亮眼。草帘机编织稻草、无人驾驶压草机同步作业,让生产效率比人工扎设提高70%以上。截至今年7月,仅这一项目就完成沙地治理54.2万亩,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当年沙尘天气同比减少51%,沙生冰草、杨柴等植物在草方格中扎根生长,绿色正沿着沙丘的纹路不断延伸。

  生态改善的同时,治理成果也惠及了口岸群众。通过市场化模式,嘎查集体经济合作社加入治沙联合体,牧民参与封沙育林、后期管护等工作,日均工资可达400元,每年还能获得2万多元的禁牧管护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草方格验收

  这份对绿色的守护,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下一代。今年6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治沙之旅”走进二连浩特市第二小学,50余名师生通过实地讲解、案例分享,近距离感受沙地变绿的奇迹,守护生态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

  “三北工程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命线。作为口岸城市,筑牢绿色防线,就是守护国门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如今,行走在浑善达克沙地,曾经的漫天黄沙已被点点新绿取代,悠扬的蒙古长调里,不仅传唱着草原的生机,更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生态重生的故事。二连浩特的治沙实践,正印证着科技赋能与多方协作的力量,让荒漠变绿洲的梦想,在北疆大地上一步步照进现实。(王雅茹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