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转变技术指导方式 助力青贮制作节本增效

  2025年8月18日,《农民日报》第6版刊发题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转变技术指导方式 助力青贮制作节本增效》的文章,报道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有“中国草都”的美誉,年产商品草约65万吨,是国内重要的饲草供应基地。为解决企业青贮生产难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贮技术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哲带领团队多次前往阿鲁科尔沁旗,帮助当地企业梳理青贮制作流程,并提出了有效的节本方法。

  报道全文如下:

  2025年8月18日《农民日报》第6版

  吴哲察看苜蓿青贮的发热情况。资料图

  近年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推广优质饲草种植和加工生产模式,积极转变推广方式,走出“课堂”,走向生产一线,助力饲草生产主体实现节本增效。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有“中国草都”的美誉,年产商品草约65万吨,是国内重要的饲草供应基地。该旗在烘干设备、节水灌溉设备、牧草气膜仓、大型青贮裹包机等新技术新装备的加持下,饲草企业的饲草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但仍有部分企业面临青贮饲料制作流程不规范,导致生产资源损耗大、产品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企业青贮生产难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贮技术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哲带领团队多次前往阿鲁科尔沁旗,帮助当地企业梳理青贮制作流程,并提出了有效的节本方法。  

  如何控制苜蓿产品品质和产品稳定性是饲草种植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当地利鑫草业有限公司青贮饲料制作现场,吴哲发现公司在苜蓿青贮饲料制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她提出,青贮制作环节需要控制好细节,尤其是在添加剂使用控制方面需要做到规范使用流程,提高添加剂使用效果,减少浪费。同时,她还对企业技术人员青贮添加剂喷施技术进行了改进指导。据企业负责人粗略估算,技术改进后,每茬苜蓿产品可节省十多万元。  

  据介绍,近年来,青贮技术岗位专家团队改变了技术推广的方法,将以往的理论知识培训改成了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观察企业作业习惯,根据企业作业方法对技术流程进行优化。“以往参加培训会,企业技术人员往往关注不到那么多的技术细节,而我们在一线指导优化方法就能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很多企业技术人员发现技术改进后不仅没有增加工作量,还有了更好的产品品质,让企业节本增效的效果显著。”吴哲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制作:杨晓丽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