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灾群众在安置点就餐。
近日,土右旗双龙镇部分群众搬入沙海子中心学校安置点,一份带着“步步高”寓意的油炸糕成为贴心“见面礼”。从餐饮保障到健康守护,细致入微的服务让群众在安置点感受到家的温暖,更燃起对新生活的希望。
烟火暖人心:从“暖心炸糕” 到基础保障
“今天搬到了新安置点,餐厅给我们做了炸糕。在咱们这儿,乔迁时吃糕寓意‘步步高’,吃上热乎乎的油炸糕,心里头踏实!”8月16日,土右旗双龙镇沙海子中心学校群众安置点的餐厅内,村民李标咬下一口金黄酥脆的油炸糕,脸上满是笑意。当天是双龙镇部分群众搬进新安置点的日子,一份带着本地习俗的油炸糕成了最贴心的“见面礼”,滚烫的油香里藏着街坊邻里的熟络,也藏着对生活的希望。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群众在安置点感受到家的温暖,市、旗两级党委、政府提前统筹,由包头市青宾集团物业公司负责安置点的餐饮保障,于8月16日正式开餐。包头市青宾集团物业公司餐饮运营部负责人龙昌萍介绍道:“我们成立了由党员先锋队带头的专项工作组,7天内投入设备设施900余件、人力200余人次,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用餐需求。结合当地习俗,今天开餐准备了炸糕。接下来,我们会在保障基础用餐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加用餐种类,确保安置点受灾群众及工作人员吃饱、吃好。”
餐厅内,饭菜香气扑鼻而来。工作人员将热腾腾的饭菜分装进餐盒,方便村民们自行取餐。刚出锅的油炸糕被端上餐桌,金黄的外皮还泛着油光,蒸腾的热气裹着甜香直往人鼻子里钻。这份带着烟火气的熟悉味道,让刚搬来的群众紧绷的神经悄然松弛,脸上的拘谨渐渐化作释然的笑意。
解决了吃饭的“心头事”,基础保障也同步跟上。记者看到,在安置点配备了1台直饮水机。“这设备就是好,比家里的自来水好喝。有了这个设备,我们随时能喝上放心水。”一位大爷举着水杯笑着说。
守护不停歇:健康保障与安心承诺
健康保障更是时刻在线。安置点的一楼门口设置了诊疗接待点,医护人员正为几位老人量血压,一旁的药箱里整齐摆放着常用药品。“24小时都有人在,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老人需要测血压、血糖,我们随叫随到。”值班医生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还会定时巡查,重点关注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确保每个人的健康都不“掉线”。
“安置点多数是老人,受灾后情绪比较急躁,加上基础疾病较多,高血压、糖尿病、感冒等患者不少。”包头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连瑜说,“我们一方面做好常规病人筛查,每天早晚为每个人测体温、量血压、测量生命体征;另一方面做好慢病管理,若遇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会及时联系具备条件的医院,负责安全转运。我们也会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尽心尽力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记者了解到,安置点已构建起“市级医疗机构+旗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不同层级机构分工协作,全方位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不少群众表示,安置点的服务很暖心。“今天刚搬过来,身体有点不舒服。大夫给我量了血压,还配了药,让我注意休息,按时测量血压。”村民王根心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为了让大家住得安心、过得舒心,负责安置点保障工作的乡镇干部分成多个小组,和村民们坐下来聊家常、讲政策,针对部分群众可能出现的焦虑情绪,耐心倾听、反复解释,把安置计划讲得明明白白。“现在安置点的衣食住行都已完备,井井有条。餐饮由包头市青宾集团物业公司提供服务,镇政府提供食品保障。市级、旗级、沙海子卫生院三级医疗机构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水电暖也一应俱全。”双龙镇纪委书记、安置点负责人康艳介绍道。
“有干部在,我们心里就有底,再难也能熬过去。”村民郭珍女的话,道出了安置点里许多人的心声。目前,双龙镇沙海子中心学校安置点各项保障工作稳步运转。这不是简单的物资供给,而是用行动传递“政府与群众共渡难关”的决心,让群众在临时安置阶段,虽暂别家园也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支持,为恢复重建积蓄力量。 (岳宇乐 李书亭 祁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