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腾锡勒草原的蒙古包前,孩子们围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得有模有样,小勺搅动铜锅里的奶茶泛起金色涟漪;四子王旗的教育实践基地里,红领巾讲解员眼含热泪,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故事讲得荡气回肠……如今,研学旅行成为了乌兰察布“新玩法”,在这片北疆大地上,“学”与“游”交织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
家底厚实:草原研学凭实力“圈粉”
今年的乌兰察布文旅持续“霸屏”:乌兰哈达火山的航拍镜头刷爆朋友圈,辉腾锡勒草原的星空营地一房难求,蒙古马超级联赛的欢呼声响彻草原……文旅热潮中,乌兰察布的研学旅行借着丰富资源顺势而起,成了游客口中的“必体验项目”。
这座有着六千余年文明史的城市,藏着太多“行走的教材”。在这里,可以登火山、探湖泊、逛草原;在这里,可以观历史文物、听红色故事、学非遗技艺;在这里,可以喝原汁原味的酸奶、吃软糯香甜的月饼、品质醇味鲜的羊肉。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让乌兰察布到处都是生动的研学教材和鲜活的研学课堂。
6月19日的乌兰察布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研学热潮同样涌动。专业医师的推拿手法如行云流水,看得师生们忍不住啧啧称叹:“这手法太灵动了,看着就舒坦!”全息投影演示的神经系统更让人眼前一亮,神经传导路径在光影中清晰流淌,学生们纷纷惊叹:“太酷了,课本上的知识一下子活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分组探秘医学实验室、模拟实训中心,专业教师的细致讲解搭配上手体验,让临床医学、护理、药学这些专业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感受颇深、收获满满。通过现场观摩的鲜活体验,我更深入了解到医学职业的工作内容、社会责任,还拓宽了我未来的职业规划。”丰华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曲羽帆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目前,全市已有200余家研学机构和场所,串起了非遗民俗、地质考古、红色经典等5条精品路线,不仅让学生玩有所学,更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让乌兰察布的文旅品牌越叫越响。
潜力爆发:多元课程撑起“北疆课堂”
今年盛夏,乌兰察布研学旅游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新阶段。
走进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一群“小小地质学家”正手持放大镜,在导师的指导下探寻火山石的奥秘。“看!这块玛瑙石上的纹路记录了亿万年前的地质变迁。”来自北京的小学员兴奋地向同伴展示着自己的发现。不远处,壹蒙壹牧民宿的陶瓷工坊里传来阵阵欢笑声,孩子们正撸起袖子体验陶艺制作,在指尖与陶泥的亲密接触中,非遗的种子悄然播撒。
“这是我第一次来乌兰哈达火山参观,感觉特别神奇,曾经在书本上读到的火山知识,在这儿全具象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琼林学校教师温丽云在火山口边感慨道,“这里就像一座天然的地质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大家对地质科学的兴趣,真心希望这样的好地方能多多宣传,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这样的生动场景,正是乌兰察布研学旅游蓬勃发展的精彩写照。随着乌兰察布市研学旅行协会和红色研学旅行协会的成立,以及4家战略合作伙伴的加入,全市研学产业生态圈已初具规模。集宁师范学院的专家团队为课程开发提供智力支持,鸿茅药业开放非遗工坊作为实践基地,通悦旅行社打通了京津冀客源通道,共同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各研学场所立足本地特色,打造差异化课程体系:乌兰哈达火山基地开展地质探索活动,龙兴陶瓷和皮草城展现匠心传承,察尔湖候鸟观测记录迁徙的“生态密码”……众多特色内容构成涵盖红色教育、历史文化、自然探索的多元化课程矩阵,为研学市场提供丰富选择。当前,全市已形成市县联动、企业参与,跨部门协调、跨领域支撑、跨行业衔接的研学旅行高效发展格局,发展潜力十足。
乌兰察布市文旅体局宣传教育科科员刘夏说:“我们紧抓暑期研学旺季机遇,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推进自治区第五批研学基(营)地、第三批研学旅游服务商及市级首批示范基地评选工作,同步组织从业人员参加自治区第三、四批研学指导师专业培训,通过标准化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持续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活力全开:研学故事越讲越响
从首都北京到国际都市上海,从江南水乡江苏到壮美广西,乌兰察布文旅人风尘仆仆、马不停蹄,“一直在路上”。“我们不是在推介研学旅行,就是在前往推介的路上,虽然辛苦,但是收获很大。”乌兰察布市文旅体局文旅推介员张羽笑着说,“走出去,还得学会多向赋能,讲好研学故事。”
今年以来,乌兰察布市先后开展10余场研学旅行推介活动,足迹遍布多个省区市。推介会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立体化传播,配合网红达人的创意互动,实现了“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版面、网络上有视频”的全方位覆盖,已吸引区内外近20万学子前来学习交流。
推介会现场,沙画艺术里草原四季流转,乌兰牧骑的歌声唱出草原豪情,“快闪”活动点燃全场热情。“研学+非遗”“研学+科技”的跨界展示更让人眼前一亮,实物展示、场景还原、互动体验,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沉浸式感受乌兰察布的魅力。
“我们的研学不是简单‘打卡’,而是让城市孩子真正触摸到北疆文化。”集宁区云朵嘎查民宿研学基地负责人塔娜边帮小学员调整射箭姿势边说,“从学说一句‘赛白努’(蒙古语:你好),到指导学员用牛粪饼生火,再到亲手熬制一锅醇香奶茶,这些体验会成为他们理解草原的‘文化密码’。”
如今,乌兰察布的研学版图还在不断扩大。蒙古国百人研学团的少年们,在辉腾锡勒草原的星空下与当地学生共唱民族歌曲;港澳学生考察团走进鸿茅药酒非遗工坊,亲手调配草本配方;乌兰察布市少年宫与贵州研学团队互赠哈达和苗绣香包,约定明年互访;台湾学子抵达乌兰察布,开启两岸青年艺术交流营的奇妙之旅。这些鲜活的画面,完美诠释了乌兰察布研学旅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乌兰察布市研学旅行产业可人、形势喜人、前景诱人。”乌兰察布市文旅体局宣传教育科科长王林军表示,今后,将打造更多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弘扬北疆文化的优质研学课程,推动乌兰察布研学走在全国前列、树立标杆,并通过研学窗口生动展现“奋进的乌兰察布,向幸福更进一步”的城市发展主题。(崔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