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边疆”行走的思政课活动,通过亲历讲授、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方式,统筹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青年、学生、武警官兵2000余人走进实景现场,在历史深处感悟抗战精神,在时代脉动中见证国家发展,在守望相助中体会民族团结,使思政教育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同向、与实践同频,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后继有人。
即日起,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边疆”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报道。用五篇故事串联五段旅程,让我们跟随行走的脚步,记录在天地间回响的初心誓言,捕捉在思考中迸发的奋进力量,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明确前行的方向,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中实现思政课可持续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绿色边疆永葆生机。
车辙碾过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边境公路,“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边疆”呼伦贝尔市行走的思政课小分队向着祖国最北疆的奇乾乡与莫尔道嘎镇进发。当跋涉5个小时车程,真正踏上最北疆的厚土,才触摸到那红色基因滚烫的脉动。

7月27日至29日,虽是夏末,可地处最北疆的奇乾乡风中已有凉意。乡政府院中,目光所及之处,是奇乾乡工作人员精神昂扬的脸庞,是森林消防大队指战员整齐的着装,是边境派出所民警沉稳的肩章,更是仅有的7户群众淳朴而坚韧的眼神——他们站在一起,便是“党政军警民”这五个字最生动的注脚和浓缩。无需言语宣告,界碑无言伫立,界河默默奔流,他们戍守于此的身影,已悄然在额尔古纳市奇乾乡人民政府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安丽心中刻下印记,“这绵延的边境线,正是由无数这样平凡而坚定的身躯共同撑起来的,他们就像行走的界碑。戍边之魂,一直流淌在北疆人的心里。”
在奇乾历史文化展馆,一张张旧照片、一个个老物件,无声诉说着当年戍边卫国的故事。当讲解员指向较早活动在额尔古纳地区的中共党员夏尚志时,讲述这位共产国际的先驱如何于这苦寒之地以命相搏时,护边员李艳军的眼中闪烁的微光——那并非泪光,而是血性未凉的星火,在岁月深处倔强燃烧。李艳军说:“虽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经80年了,但红色基因一直生生不息,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鼓舞着我们卫国戍边。”


细雨绵绵,思政小分队与奇乾乡的戍边人一同踏上巡边路,脚下这条沉默的路,每一步都浸染着历史的霜雪与今日的担当。并肩而行的,是戍边人风霜浸染的坚毅,是护边员对每一寸山林的熟稔。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刁宇来走在巡边的队伍中深有感悟,“这蜿蜒的巡边路,是一条流动的血脉,滋养着‘党政军警民’合力筑就的钢铁屏障。”


当乌兰牧骑的歌声在莫尔道嘎森林消防大队驻地升起,营区依然保持着部队的庄严整洁,让人肃然起敬。“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热血化作暖流,流淌在森林守护者的心里。尤其当宣讲员动情讲述《请党放心》——信号守护者柴瑞峰的故事,那字句如星火,在每个戍边人内心深处灼灼燃烧。莫尔道嘎森林消防大队六中队副中队长赵新宇说:“每当穿行于莽莽林海,脚下踩着的不仅是厚厚松针,这大兴安岭深处,有无数身影为家国浴血,以血肉筑起屏障。此刻,守护这浩瀚林海、万千生灵,便是守护历史与未来交汇处那份沉甸甸的承诺。”


暮色四合,告别莫尔道嘎。回望渐隐于苍茫林海中的营房灯火,恍然如历史的星点。这林海深处的守护,这界河岸边的坚守,正是当年抗战烽火中淬炼出的精神,在和平年代最艰苦的岗位上最坚韧的延续。红色基因,从未褪色;绿色边疆,生机盎然。当红色基因与绿色北疆在这片土地上奔涌交汇,那便是一条永不干涸的精神之河,以最深沉的力量,守护着祖国的山河无恙,岁月安宁——这无声的奔涌,便是对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最庄重的纪念,亦是对未来最坚定的承诺。

(王丝媛 刁宇来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