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通辽

“绿色家底” 如何变成民生福祉?这份清单藏不住了

  通辽发电总厂150兆瓦贮灰场光伏发电项目。 李佳华摄 

  秋日里霍林郭勒市工业园区内,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发电量直供企业生产线;城市充电站里,新能源汽车正在大功率充电桩旁快速补能;远方的风电、光伏基地通过特高压通道,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城市群……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通辽市2025年能源发展的生动剪影。

  霍林河循环经济四期20万千瓦风电项目。 吴云鹏摄

  近期,通辽市发布的半年度能源领域“成绩单”显示:原煤产量同比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达385亿千瓦时,增长5.8%。其中,火力发电240.3亿千瓦时,下降4.1%;风力发电133.8亿千瓦时,增长31.2%。绿色能源占比的持续提升正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既筑牢能源安全保供底线,更让市民触摸到绿色发展的温度。

  一度电的多重价值 

  在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却不见煤烟滚滚。鸿骏铝电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经济账”:“我们去年消纳绿电超30亿度,生产绿电铝6.84万吨,每吨铝溢价25元。”这看似微薄的溢价背后,是30亿度绿电带来的巨大生态效益——相当于减少2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为区域生态保护注入强劲动能。

  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干净整洁的电解作业现场。 

  奈曼旗工业园区的仁中生物科技,凭借0.45元的到户电价算出了一本“增收账”:每年节约电费近640万元,带动产能翻番。这一成果源于“增量配电网+绿电直供”模式释放的制度红利,绿电的价值在更多产业场景显现。目前,奈曼园区增量配电网新能源供电比已达到45%以上,未来绿能需求型企业有望实现100%绿电覆盖。

  让企业用电像“点菜”一样简单

  “50万吨电解铝,在源网荷储模式下电价能到0.33元。”通辽市能源局副局长郭景华的分析,道出绿电在企业发展上的“定制化服务哲学”。就像为不同食客调配专属菜单,通辽市为创源金属有限公司量身打造的175万千瓦新能源配套项目,每年提供66.5亿千瓦时绿电,不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更成为其敲开欧盟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这种“量体裁衣”的能源服务,让高载能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实现“轻装上阵”。

  扎铝二期35万吨绿电铝项目。 赛音巴图摄

  服务的温度更体现在细节处。通辽市持续提高“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为1.87万低压客户提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节省办电成本0.44亿元……从大企业的能源方案到小商户的接电需求,通辽市正用“获得电力”服务的升级,让绿电红利渗透到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

  绿色能源深植城市血脉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牵动民心。截至2024年底,通辽市农村牧区共建设充电桩设备1288枪。目前在科尔沁服务区、乌兰服务区等服务区内共设有快、慢充共179枪。今年,通辽市将新建城市充电车位1000个,这些充电站覆盖了主要交通干线、商业区和居民小区周边,进一步方便市民的绿色出行。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图片源于网络)

  当充电设施不断完善和优化,绿色出行将成为越来越多通辽市民的选择。当更多的城市开始计算绿电的生态账、经济账、市场账,北疆大地上的这场实践,正预示着能源转型的未来方向——让每度电都承载起生态责任与发展希望,让绿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底色。(陶欢 王坤朋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