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智是宝贵的财富。新征程上,如何让群众意见真正成为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课题。
民声如镜,映照初心本色。当前,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群众诉求多元多样。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倾听民声,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汇集民智。既要开发好“扫码建言”等轻量化工具,降低操作门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也要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主渠道作用,常态化开展“小板凳议事会”“院落恳谈会”等接地气形式,为不熟悉数字技术的群体建好民意表达的桥梁。通过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的意见反馈渠道,让“原汁原味”的群众心声“有地方说、能传得开”,推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问需于民只是起点,解忧纾困才见真章。群众意见千条万缕,一方面,需建立专业化筛选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专家论证等方式,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民意公约数”。比如,针对养老难题,既要梳理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共性诉求,也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特殊困境,形成分层分类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要形成收集反馈工作闭环,对于合理诉求应做到“马上就办”,提升响应效率;对暂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诉求,也需坦诚沟通说明,争取理解,在不断互动中增强群众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群众愿当“建言者”、敢做“监督员”的持久热情。
听取民声绝非“一时一事”之举,必须做到“时时在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长效机制,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确保民意征集、分析、反馈、应用各环节有章可循、运转有序。同时,要着力提升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善用群众智慧的能力本领,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让党员干部既能熟练运用“键对键”等数字化治理新方式,又能传承发扬“面对面”等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的工作实效,持续汇聚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磅礴伟力。(袁鸿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