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梭梭种植基地
眼下,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的梭梭种植基地里郁郁葱葱。一排又一排的尼龙网沙障如同卫士一般立于沙丘之上,束缚住肆虐的风沙,保护了梭梭。
2024年,巴彦淖尔市启动阴山北部沙化土地百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乌拉特后旗秉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精准的分区治理方案:在临近水源的区域,采用植树造林与种草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在水源贫瘠地区,推行围栏封育与灌木种植模式;在无水区域,通过合围锁边与工程固沙双管齐下,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与稳定性。
“我们采用了‘灌木造林+工程固沙’的综合治理模式,将尼龙网固定在灌木造林树穴1米范围内,沙障高度设置为0.4米,这样能有效抵御风沙对幼苗的侵蚀。”“三北”六期中蒙边境生态治理工程负责人王万祥蹲在梭梭旁介绍道,“这梭梭的冠幅长到1米时就能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长到1.2米,就可以接种肉苁蓉;5年后,便能产生稳定收益。为了确保梭梭的成活率,我们还建设了小型水利设施,通过水泵和输水管线将水引入栽植区。”
从梭梭的栽植、肉苁蓉的接种,到铺设输水管道,乌拉特后旗林草局技术总工温苏雅勒图始终坚守在项目一线进行指导。“种树不仅要算生态账,还要算经济账,要让绿色转化为‘金子’。”温苏雅勒图说,乌拉特后旗探索出了“支部+合作社+牧户”的发展路径,推动沙产业朝着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2022年,巴音查干嘎查党支部率先引领合作社在天然梭梭林中人工接种了7000亩肉苁蓉,并在集体草场上新栽植了1.1万亩梭梭。牧民们看到草场逐渐返青、梭梭扎根生长、肉苁蓉长势良好,纷纷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今年正好到了收益期,7000亩肉苁蓉的纯收入超300万元,给参股牧民的分红约200万元。”巴音查干嘎查党支部书记宝玉说。
“过去老人们常说,不怕黄河决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我们的使命就是阻止沙漠‘握手’,守护好河套平原,守护好华北平原。”站在巴音查干嘎查梭梭种植基地边,温苏雅勒图目光坚定地望向远处的锁边林带,这条长长的绿带,宛如一条坚韧的生态缰绳,牵住了流沙的脚步。(陶林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