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包头

“智慧大脑”护航湿地生态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智慧监测系统。

  ←立体监测网络。

  近日,随着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智慧化监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这片黄河流域上的生态明珠正式迈入“智慧管护”新阶段。记者在湿地保护指挥中心看到,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呈现着昭君岛、小白河、南海湖、共中海、敕勒川五大片区的生态动态,水流、飞鸟、植被尽收眼底。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可随时调取高清画面或气象和水文数据,全面掌握湿地的一线动态。

  该项目新增22套野外监测终端,整合原有监控、气象及水质监测设备,构建起覆盖空、地、水多维度的物联监测网络。硬件方面,7套70倍高清监控系统实现对小白河蓄滞洪区、南海湖北湿地等重要水鸟栖息地的全天候无缝监控;九原段新建14套湿地安防监控设备,与原有2处监控塔共同组网,形成更大范围、更加密集的安防监测覆盖。新建成的大气监测管理系统也显著增强气象要素的实时采集与处理能力。

  软件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智慧大脑”,集成多来源湿地数据,实现生态信息的持续采集、智能分析和设备远程统一调控。该平台具备四大功能:一是全面环境感知,依托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生态数据;二是数据辅助管理,自动汇总多类信息并生成分析报表,为保护与修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远程协同操作,工作人员可通过平台调节监控设备参数,并与巡护人员手持终端实时联动,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四是一体化平台整合,通过统一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彻底打破以往信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和一屏统管。

  这一系统不仅提升了对破坏湿地行为的及时发现和制止能力,也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湿地生态演变分析积累了宝贵的高清影像与监测资料。未来,这些资源还可用于公众科普教育与生态体验,进一步拓宽市民参与湿地保护的途径。下一步,包头市湿地保护中心将继续深化信息技术与湿地管护的融合,拓展智慧系统在生态预警、科普推广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功能,全方位提升湿地智慧管护水平,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刘晓婷)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