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巴彦淖尔

放心水流进千家万户 ——巴彦淖尔市全面提升农村牧区供水保障水平

  农牧民饮水安全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通过加快推进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提升、水厂水质改造等各项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确保农牧民喝上安全、优质的放心水。

  “以前每到用水高峰,水龙头里的水总是断断续续,需要提前备水。”杭锦后旗三道桥镇长庆村村民曹俊青说道,“现在好了,需要用水时只要拧开水龙头,水就会通畅流出,生活方便多了。”长庆村地处供水末梢,水流运距长,加之管网老旧、管道破裂,水压不稳、供水不足的问题长期困扰村民生活。杭锦后旗相关部门经过深入排查,发现全旗共有47个村189个组的老旧管网普遍运行超20年。去年,杭锦后旗将2000年前建成的故障率高的供水工程列为改造“头号任务”,对沙海镇、三道桥镇长庆村等1个集镇16个村的管网进行更换升级,1393户4500人受益。

  在临河区马场地水厂,净水机器嗡鸣作响,每小时100立方米的优质饮用水从这里出发,沿着纵横交错的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向附近村民家中。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起,临河区陆续对包括马场地水厂在内的10座水厂进行提质改造,解决水质不达标的难题。

  汩汩清水,润泽乡村。2024年,巴彦淖尔市投入6662万元,为农牧区供水安全筑牢防线,让越来越多农牧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今年,巴彦淖尔我市聚焦农牧区群众饮水安全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全面提升农村牧区供水保障水平,让农牧民不仅“有水喝”,更要“喝好水”。

  加快供水项目建设,推动工程落地见效。今年巴彦淖尔市投资5160万元实施的23处集中供水改造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9月底前建成投运,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4万人的饮水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到农村牧区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382万元,重点用于管道维修、设备维护、安装消毒设备、更换净水机滤芯等工作,目前计划维修的120处工程已全部完工。

  加强水质监测保障,提升供水质量水平。密切关注卫健部门水质检测结果,规模以上供水工程严格实行月检。截至7月底,巴彦淖尔市已实现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全覆盖,完成400台单户净水机滤芯安装。在此基础上,加大供水设备巡查检修力度,强化净化消毒设施运行维护,全力保障水质达标,不断提升农村牧区供水水质达标率。

  深化日常管护排查,及时响应群众诉求。严格落实农村牧区供水“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压实各级包联领导责任,动态监测农牧民饮水状况。   

  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发挥村级管水员“吹哨人”作用,建立问题快速响应和动态清零机制,各村张贴供水保障公开信并公示三级24小时投诉电话。针对故障停水,第一时间向群众说明原因和恢复时间;对问题集中村,组建立台账、组建供水微信群,由市旗(县区)水利负责人入群盯办,精准解决群众反映的供水难题。

  强化应急保障建设,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组建专业应急保障机构和抢修队伍,系统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足额储备送水车、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及柴油发电机、水泵机组等应急物资,持续提升应急供水能力。优化完善应急供水预案,建立常态化应急供水演练制度,确保在洪旱灾害、突发水污染等极端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全力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

  推进县域统管工作,促进管理转型升级。在临河区、五原县、杭锦后旗已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乌拉特后旗和磴口县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通过优选专业化供水企业或专管机构,推动农村供水管理从粗放管理向专业化、智能化管理转变。持续推动农村牧区集中供水工程入户计量设施安装工作,健全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提升农村供水管理规范化水平。(黄景莲)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