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达布森高勒嘎查牧民的院落里多了一道新风景——崭新的自来水管道里正汩汩流淌出清澈活水。由镶黄旗妇联积极推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公益项目支持的这一民生工程已进入收尾调试阶段,即将结束当地牧民往返数公里拉水的历史。
据了解,镶黄旗妇联主动对接公益资源,全程参与项目规划、牧户协调、管道路线设计等环节,确保工程贴合牧区实际需求。该工程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在确定管道铺设深度、保温措施等方面做足功夫,通水后即便遇到低温天气,水管也能正常供水,彻底消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目前,工程主体供水设施及管网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与水质检测。
作为解决牧区长期饮水难题的关键举措,工程实施后,将为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通水后,牧民道日娜家的变化尤为明显,她指着墙角那辆磨得发亮的铁推车说:“以前一天得用这车子推四五趟,两个大塑料桶装满水,在坑洼的草原路上晃悠,40多分钟才能到家。夏天桶沿烫得不敢碰,冬天溅出的水冻成冰碴子,到家总少小半桶。”如今,自来水直接接到灶台边,每天节省的3个多小时,她全用在了擅长的奶制品加工上。“以前洗奶桶得省着用水,现在水龙头一拧,器具里外冲洗得干干净净。”
这份改变的背后,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公益项目的持续赋能。从昔日取水路上的奔波劳碌,到如今家中水龙头的随时畅流,清水不仅滋润了草原生活,更点亮了牧民的新期待:厨房灶台边,奶锅咕嘟作响的频次高了;院落角落里,淋浴喷头喷出的热水洗去了疲惫;妇女们聚在一起时,讨论的不再是“今天水够不够”,而是“明天的饭菜怎么做得更好吃”。
(龚再琦 冯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