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旅游列车,用不一样的体验换来机遇和多赢

  据8月27日新华社报道,今年暑运,万千旅客坐着火车去感受“诗和远方”。全程“车随人走、昼游夜行”的旅游列车具有路线灵活、多点串联、在途观光等特点和优势,因此备受游客青睐。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已累计开行旅游列车500余列。各地铁路部门面向社会需求,组织开行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为旅客暑期出游提供了更多选择。

  近年来,“个性化”“深度游”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选择舟车劳顿、频繁更换酒店的传统旅游模式,而是渴望在出行中获得更悠闲、更省心的体验——旅游列车应运而生,既能减少游客在中长线旅游时搬运行李、切换酒店、安排行程等麻烦,又能将“路程”变为“旅程”,让“在路上”本身成为一种旅行享受,真正实现了“慢旅行、深体验”的休闲度假。

  令人欣喜的是,旅游列车还可以根据旅游团体的行程需要,定制开行方案——“银发列车”“球迷专列”“红色游”等针对特定用户、特定需求的旅游列车,为拥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机会,加倍放大了旅途的体验感和快乐感。

  事实上,“交通+文旅”这一融合模式的出现,正是铁路部门紧跟社会需求变化、积极进行服务创新的体现。将铁路网络优势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出既能欣赏沿途风景又能享受舒适服务的旅游列车,是铁路部门从“运输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的一种体现,为传统运输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对于一些交通不那么便利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而言,旅游专列也为当地带来更多客流、机会,甚至投资,这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文旅服务,旅游列车在路线设计、服务细节、个性化水平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也需要“边走边看”,逐步完善优化。面向未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延伸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旅游专列还将为更多人带来难忘的旅程,为文旅消费和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多赢。(张雪)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