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是
我国四大沙地之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为摆脱风沙危害
通辽治沙人勇担使命、久久为功
如今的科尔沁沙地实现了
从“黄沙围城”到“金镶绿玉”的
生态蝶变

百顺
宝乐特格尔嘎查是通辽市科左后旗的一个村庄。由于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心,这里曾经黄沙漫天,寸草不生。从2002年开始,当地农民百顺带领家人扎根于此,投身治沙事业。在百顺全家的辛苦劳作下,绿色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成片沙地逐渐隐匿不见。20年时间里,1200亩沙地变成了林海,上万亩基本农田得到保护。

朝克吐
作为通辽市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和技术团队探索发现“深栽浅埋”种植法,可将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大幅提高到90%以上,还可免去补植、补造过程,节省水资源55.8%,不仅降低了造林成本,还极大加快了成林速度。2013年以来,科左后旗在“三北”工程中大规模推广这种技术后,造林面积超过60万亩。

王井君
兴发村位于通辽市库伦旗南部,全村两万亩的土地纵横交错着近60条大大小小的山沟,王井君的家就在其中的一条沟下。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琢磨着改良品种,研究果树嫁接。栽植了锦绣海棠、苹果梨、南果梨等近十类品种果树。王井君一家人种下的几万株树木,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是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

刘成
科尔沁区林业站的刘成,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分管治沙造林的他与团队人员,几乎天天往沙坨子上跑,调查、测量、绘图、分析......慢慢地,整齐的草方格,固住了流沙,苍白的大地有了色彩。樟子松、元宝枫、光辉海棠、紫叶稠李、白榆、丁香还有新疆杨在此扎根。两年多来,种活了超过1680亩的树木,综合治沙面积超过2690亩。
在治沙道路上
他们只是众多治沙人中的一员
通辽的治沙故事仍在续写
这片土地正以坚定的步伐
让“沙海变桑田”的愿景
一步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