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满洲里8月29日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李玉琢 通讯员 刘薇)“轰……”伴随着引擎的低鸣,8月28日,在满洲里综合保税区二手车出口基地,满洲里靖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将一辆辆二手汽车开往托运平台,这些车即将经满洲里公路口岸走出国门发往俄罗斯后贝加尔。
“我们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目前平均每月出口二手车150至160台,单台平均贸易额15万至18万元。”满洲里靖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线上销售总监衣然说。
这个忙碌的场景是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外贸新动能持续释放的生动写照。1—7月,综合保税区二手车出口基地累计出口二手车2543台,实现贸易额3.76亿元。其中文卓、三合等区内企业出口1979台,贸易额达2.94亿元,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手车出口的亮眼表现,是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多元业务布局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开放的北疆热土上,更多品类的进出口业务也在政策的红利下加速跑。
初秋的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卡口处,一辆辆满载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的集装箱车正有序通关,智能识别系统迅速抬杆放行——“先出区后报关”“一码通关”的创新模式让货物周转效率提升60%以上。1—7月,满洲里综合保税区通过政策赋能与业态创新实现逆势突围,杂品出口额达15.52亿元,同比增长118.9%。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综合保税区构建多元化贸易生态的持续探索。
年初以来,区内企业骏熠公司首次通过公路口岸开展钾肥入区进口业务;平安实业公司通过一般贸易和易货贸易进口液化石油气……1—7月,满洲里综合保税区累计进口贸易额9.37亿元,同比增长329.5%。其中贸易类进口贸易额7.94亿元,同比增长824.3%,钾肥、化工产品、纸浆等品类的进口贸易成为增长新支柱。
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副主任郭海涛表示:“满洲里综保区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解决企业在仓储、通关、结汇等方面困难。同时,以‘智慧化、便利化、市场化’为目标,推行保税与非保税货物分类监管,同一仓库可同时存放三类货物,仓储利用率提升40%;落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22家企业享受国内市场增值税抵扣政策,打通了‘国际+国内’双循环通道。下一步,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将继续加快铁路专用线、集疏运、中俄快运班列监管及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运营,完善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推进肉类、冰鲜水产品等特色商品监管场地申报,努力为企业提供更畅通的物流渠道、更广阔的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