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边疆”行走的思政课之阿荣旗“赓续星火志 奋笔书华章”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边疆”行走的思政课活动,通过亲历讲授、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方式,统筹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青年、学生、武警官兵2000余人走进实景现场,在历史深处感悟抗战精神,在时代脉动中见证国家发展,在守望相助中体会民族团结,使思政教育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同向、与实践同频,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后继有人。

  即日起,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边疆”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报道。用五篇故事串联五段旅程,让我们跟随行走的脚步,记录在天地间回响的初心誓言,捕捉在思考中迸发的奋进力量,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明确前行的方向,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中实现思政课可持续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绿色边疆永葆生机。

  八月的阿荣旗,青山叠翠,秋色初染,丰收的喜悦与历史的回响在风中交织。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边疆”为核心的“行走的思政课”,正循着英雄足迹,踏遍自然脉络,在这片英雄热土与生态瑰宝上徐徐铺展,让红色精神与绿色发展理念在行走中浸润心灵、融入血脉。

  王杰纪念馆内,党员领导干部群众凝视着王杰烈士的遗物,聆听着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誓言,泪水悄然滑落。那舍生取义的壮举,早已化作永恒的精神坐标,镌刻在每个人的心底。在这里,大家触摸到了红色血脉的滚烫温度,更深刻体悟到今日安宁的来之不易。向阳峪镇干部王烁说:“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我将努力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王杰精神继续传承下去,砥砺前行,发光发热。”

  入秋后的水稻田,是大地谱写的最饱满诗篇。行走的思政课小分队继而走进新发朝鲜族乡民俗馆,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一件件精美的民俗展品,承载着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怀,也见证了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携手共进的岁月。民族文化的交融,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滋养着边疆的稳定与繁荣,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边疆发展的坚实基石。

  生态是阿荣旗的宝贵财富。走进阿荣旗柞蚕文化体验中心,一股自然的清新气息萦绕身旁。作为内蒙古最大的柞蚕基地,阿荣旗柞蚕产业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智慧的绿色史诗。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当地人勤劳的汗水与创新的智慧。这绿色,不仅是阿荣旗生态的底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与未来。阿荣旗市民张海霞不无感慨地说,如今生活在阿荣旗,我们特别幸福,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

  追寻英雄足迹,精神代代相传。小分队沿着抗联路前行,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先烈的鲜血,耳边仿佛回荡着冲锋的号角与不屈的呐喊。在高禹民烈士墓前,小分队成员们献上鲜花,鞠躬致敬。那矗立的墓碑,是英雄不朽的丰碑,无声诉说着抗联战士们在崇山峻岭间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在抗联英雄园内,小画家们齐聚一堂,执画笔、绘长卷,将抗日胜利的壮丽场景与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尽情挥洒于百米画布之上。那鲜艳的色彩,是对英雄的礼赞;那生动的画面,是对历史的铭记。八十载风雨兼程,抗日胜利的荣光永远闪耀。孩子们用纯真的画笔定格红色记忆,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阿荣旗学生里静菡动情地说,“抗联将士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不辜负先烈们的牺牲与守护。”

  文化铸魂,艺术赋能。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色边疆”为主题的思政课文艺展演拉开帷幕。悠扬的歌声,是对英雄的深情歌颂;动人的舞姿,是对美丽边疆的无限热爱。朗诵、歌曲、舞蹈······每一个节目都饱含着赤诚与深情,仿佛在与波澜壮阔的历史对话,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共鸣。新时代的阿荣青年,正以铿锵的声音回应历史的深情召唤,用滚烫的诗行告白这片哺育他们成长的热土。

  “课堂上,我们认真学习,将来用知识建设国家。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多给一份温暖,像战士们守卫国家一样守护身边的温暖。我认为把红色精神藏在心里,放在实际行动上,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阿荣旗第五小学学生韩佳宸眼神坚定深情表达。

  行走的思政课,是感悟,是洗礼,更是力量的凝聚。小分队行走在阿荣旗的大地上,在红色遗址中触摸历史温度,在绿水青山间感受生态魅力,更在“赓续星火志”的深刻共鸣中,明确了“奋笔书华章”的时代方向。带着这份行走中汲取的深情与感动、智慧与力量,奋笔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华章,让红色的火种在北疆大地永远燃烧,让绿色的边疆更加秀美繁荣。王丝媛 王楠 徐守勋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