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羊国家级保种场,技术人员正为一批携带高繁殖力基因的种公羊采集精液,通过人工输精技术加速扩繁乌珠穆沁羊高繁新品系核心群。
这批种公羊来源于8月18日通过验收的乌珠穆沁羊高繁新品系。该品系已建立核心群4个、扩繁群2个,群体规模达2066只,高繁殖力遗传性能稳定。评审专家组认定,该成果对提升品种性能、推动产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乌珠穆沁羊高繁新品系核心群。
乌珠穆沁羊是内蒙古优质地方肉羊品种、锡林郭勒盟的“草原名片”,被列入全国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然而,繁殖率低长期制约该品种进一步发展,成为影响牧民增收和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蒙古羊系绵羊繁殖力检测低密度SNP基因芯片。
为解决这一瓶颈,2015年,内蒙古大学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锡林郭勒盟畜牧工作站等9家单位,启动高繁殖力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组历时10年,行程数十万公里,采集了包括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等44个国内外绵羊品种的2000余份样本,构建起全面的绵羊基因库。
“我们首次证实蒙古羊中含有高繁殖力基因(FecB),同时挖掘出蒙古羊品种特异性繁殖力相关候选基因10余个、突变位点20余个,在《Theriogenology》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项目带头人、内蒙古大学研究员佟彬介绍,团队还自主研制出全球首款蒙古羊系绵羊繁殖力检测低密度SNP基因芯片,累计检测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近3万只,检测规模世界领先。

项目带头人、内蒙古大学研究员佟彬与培育的乌珠穆沁羊高繁母羊及羊羔合影。
新品系选育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群体继代选育”方法,结合人工授精、同期发情与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构建了“以种羊场为核心、示范户为纽带”的繁育推广体系。目前,核心群母羊胎产羔率已达150%以上。
“原来母羊一年最多产一只羔,现在年均达到两只,羔羊成活率也显著提高。”西乌珠穆沁旗阿尔泰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种羊基地负责人甘珠尔说,“这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缓解了草场压力和饲草料储备负担。”
今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专项支持下,团队将加快推进新品系大规模推广应用,并建立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农牧民实实在在的收益,为我国肉羊种业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白莲
图片由内蒙古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