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玛瑙手串制作课程的温馨落幕,满洲里市为期一个月的青年夜校集中月活动正式画上句号。从文化传承到技能习得,从创意实践到社交互动,这场青年成长盛宴以多元课程为笔、以边城情怀为墨,在夜色中勾勒出一幅青春与城市共成长的生动图景。

8月20日晚7点,鹿遥DIY手工坊内暖意融融,柔和的暖光灯洒在原木长桌上,桌角摆放着几盆绿植,为这场手工皂制作活动增添了几分自然气息。空气中早早弥漫开淡淡的香气——甜橙的清新、薰衣草的舒缓、玫瑰的馥郁,多种精油的味道在空间里交织,尚未动手便让人卸下了一天的疲惫。
活动中,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手工皂的天然成分和温和清洁的特性,让参与者对制作手工皂有了基础认知。随后,大家根据个人喜好挑选精油与模具,开启了充满创意的手工之旅。现场共准备了透明色、乳白色两种皂基,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者们自由调配颜色,将调好的皂液与心仪的精油混合后倒入模具,静待皂液定型、脱模,一系列步骤有条不紊,充满趣味。

“刚才的过程非常充实、快乐,无论是一起参与的小伙伴还是店里的指导小姐姐都特别好,会耐心提供帮助。”参与者王琮瑀分享道,言语中满是愉悦。另一位参与者高佳也难掩兴奋:“全程都特别开心,看着自己亲手做的成品,成就感十足,也让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了。”
经过耐心等待,一块块造型精美、色彩缤纷的手工皂新鲜出炉。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掌握了手工皂制作技能,还为青年群体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忙碌的生活中体验到了手工制作的独特魅力,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8月22日晚的青年夜校玛瑙手串制作课堂同样吸引着不少年轻人的目光。课桌上,圆润的藕荷色玛瑙珠子静静排列,在灯光下流转着柔和光晕,等待年轻的双手赋予全新生命力。
课堂上,老师化身技艺引路人,从引针穿线的巧思到蛇结缠绕的诀窍,每个动作都带着对玛瑙的珍视。学员们专注地将藕荷色珠子串联,指尖轻捻间,仿佛在触摸满洲里大地深处的岁月纹理。有人尝试变换珠子排列顺序,打造渐变效果;有的人还利用剩余材料精心制作了小挂链,让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交织出独特韵味。
“从小看着街边琳琅满目的玛瑙饰品长大,却从未想过能亲手制作。”学员赵冉举起自己的作品,珠串在腕间摇曳生姿,“原来每颗珠子的色泽、纹理都独一无二,就像我们这座城市,既有粗犷豪迈的草原气质,又藏着细腻温润的匠心故事。亲手串起它们时,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老一辈人总说玛瑙是‘会呼吸的石头’”。

每一串手串都凝结着创作者的心意,学员们相互传递着手中的作品,赞叹声此起彼伏。在这个夜晚,青年们不仅收获了亲手制作的饰品,更在穿针引线间将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工艺的敬意,编织进了流光溢彩的珠串里。
据了解,本月的青年夜校集中月活动包括手工制作、文化体验、技能提升等领域的15类课程、32节课次,累计328人次参与。丰富多彩的课程凝聚起青春力量,勾勒出边城青年对充实生活的向往。让背井离乡的创业青年找到归属感,让朝九晚五的职场人重拾生活热情,让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拓宽社交圈,生动诠释团满洲里市委“青年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
下一步,满洲里青年夜校将继续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活动形式,让更多边城青年在兴趣培养中提升自我,在交流协作中凝聚共识,助力青年在边城发展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