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应如此

立足优势打造低空经济发展新引擎

  【核心提示】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在政策引导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正逐步进入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内蒙古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算力、新能源、空域、区位、自然资源等优势,要用好用活自身发展优势,全力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

  ●低空经济竞争是对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链整合水平的综合考验,必须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速构建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在政策引导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正逐步进入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低空经济,对于激活空间资源、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催生跨界融合新模式、提供高效公共服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旨在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稳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充分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力

  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垂直起降型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商业活动或公共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新形态。低空经济以创新引领、全数字化、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为基本特征,同时兼具经济增长新引擎、智慧城市新基建、三维立体新交通的三重属性,天然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

  创设新质生产要素。从生产要素视角看,建立低空空域使用权,可推动低空空域由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低空空域作为尚未被开发的无人区,是继土地、海洋之后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若采用数字化方式构建可计算空域,将实现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向能利用、能量化、能分层、能权益化、能资本化的经济资源转变。因此,创设类似土地使用权的“空域使用权”新质生产要素,对低空空域进行确权、开发、流转、利用,将释放资源配置红利。

  打造全新产业链。从产业视角看,低空经济是一条以数字化、智能化、产业融合化为特点,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全新产业链。因此,其具有辐射领域广、拓展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作用。低空经济将形成一个包括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及低空飞行保障的超万亿级全新产业链。

  带动有效投资。从投资视角看,围绕低空经济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建设,将持续拉动有效投资。目前,随着投资驱动经济增长传统方式的边际效益显著递减,以房地产业为拉动模式的基建领域投资出现对GDP贡献由正转负的局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逐渐成为传统投资模式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低空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经济形态,应用场景潜力巨大,蕴含着广阔的投资机遇,投资价值凸显。

  助推消费升级。从需求视角看,各类低空消费将助推消费升级。当前,低空经济依托无人机及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飞行载体,正在蓬勃兴起,一系列低空经济消费场景应运而生,在文旅、物流配送、航空运动、应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方面已开始试点应用。低空飞行器对比传统交通工具具有行驶速度快、灵活性强、地域限制小、点对点、基建轻量化、运营效率高等优势,将催生众多新场景与新业态,不断助力消费升级。

  用好用活自身发展优势

  内蒙古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算力、新能源、空域、区位、自然资源等优势,要用好用活自身发展优势,全力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

  筑起低空经济的硬核底盘。内蒙古具备低空经济运行所需的基础性优势,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有效降低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运营成本,从而加速推动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领先的算力。内蒙古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级枢纽节点建设任务的地区。目前算力规模达16.5万P,其中智算15.4万P,规模居全国第一。二是强劲的绿电。当前,我区新能源的装机规模、发电量、外送量均稳居全国首位,同时数据中心绿电占比全国领先。三是广阔的空域。内蒙古全境东西长约2400公里、边境线4200多公里,地域广阔,空域优质,有利于加速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四是独特的区位。内蒙古横跨“三北”,内连八省区、外接俄蒙,同时,靠近京津冀、东北等中心市场和出海口,是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北连接大西北的经济通道。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打造低空经济的应用生态。要立足资源优势建立特色产业体系,构建低空应用场景的需求转化模式,形成“资源—产业—需求”的梯次传导机制。一是农林牧资源驱动。内蒙古是名副其实的耕地大区,耕地保有量达1.72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97%,居全国第二位;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类型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拥有森林面积3.57亿亩、草原面积8.15亿亩,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天然资源优势造就出发达的农林牧产业,其有效需求为“低空经济+农业”提供巨大市场机遇。二是矿产与能源资源驱动。全区有115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有57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位,煤炭、铅、锌、银、稀土等20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1%。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优势资源禀赋使内蒙古工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及中游环节,为“低空经济+工业”提供庞大市场潜力。应重点关注能源开发与矿产探测等领域,依托低空技术,进一步深化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打造“低空+工业巡检”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三是旅游资源驱动。内蒙古有大森林、大山脉、大湿地、大湖泊、大草原、大沙漠以及温泉、火山遗迹等多种自然景观,北疆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富有特色,民族风情独具魅力,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优越的空域条件与适合空中游览的旅游资源相融合,为“低空经济+旅游”提供广阔平台。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低空经济竞争是对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链整合水平的综合考验。唯有加速技术自主替代、建立规模应用优势,方能在这一战略性新领域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从产业跟随到规则引领的转变。依据低空经济的技术特征与运行机制,可将产业链划分为上游-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中游-低空装备制造业、下游-低空应用场景。新形势下,必须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速构建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构筑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新高地。低空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各类低空飞行活动的硬件条件,不仅是支持低空经济安全高效运行的技术基础,还是低空运营方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撑。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框架涵盖低空物理基础设施、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低空经济关联业务主体应用四个方面,其分别对应四张网,即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要通过建设四大网络,在全国率先形成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激活优势潜能。

  打造低空装备制造业新集群。低空装备制造业涉及多类原材料加工、零部件生产、关键系统设计及整机制造。要依托低空装备制造业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加快布局航空新材料产业、关键零部件制造业、固态电池产业、整机制造产业、试飞与环境试验产业等,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飞”出新高度。

  激活低空应用场景新蓝海。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可按照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这三类细化产业门类和拓展服务链条。从低空经济赋能相关产业的视角看,短期内能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产业有物流、巡检、农业、旅游;中长期可实现载人空中交通,具备巨大的市场空间。要持续拓展低空经济的多元应用新场景,畅通商业模式,形成规模效应,使低空经济切实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进民生福祉。(作者:王靖开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