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和“蓝领”,该如何选择?当前,调整职业路径,投身技能型“蓝领”工作,成为部分年轻人应对现实的务实之举。
在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白领”和“蓝领”的界限已不再泾渭分明。过去有人认为,“白领”意味着体面,“蓝领”则相对“低端”。如今,这样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其实,许多“蓝领”岗位的技术含量高、收入稳定,晋升空间也比较大,不少岗位的薪水甚至超过部分白领。
本领才是立身之本。无论是穿西装坐在办公室上班,还是着工装在生产线操作,决定一个人职业价值的不是“领子的颜色”,而是手中的真本领。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缺乏核心能力和过硬技能,都很难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立足。
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对技能的要求正在迅速提升。在这些领域,从业人员既要有动手能力,也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既要懂专业技术,也要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一名数控技工在岗位上熟练操作,背后是精准到微米的操作误差与对设备原理的透彻理解;一名高端家政服务人员,不仅要精通做家务的门道,还要掌握营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把技能练到家、学得精,才能在岗位上立得住、走得远。真本领,是岗位上不可替代的底气。
有的年轻人择业时受“唯学历、唯职位”观念影响,忽视了职业技能的价值。破除职业偏见,还需多方发力。年轻人应当摒弃错误观念,看到技能型岗位的新变化;社会应打通壁垒,为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企业可以优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让实绩和能力成为晋升的主要依据。
成长靠平台,也要靠自身。近年来,各地加大技工教育投入、完善培训体系、提高福利保障、拓宽发展通道,为年轻人成长提供良好生态。能不能把握机遇、用好条件,还要靠个人努力。年轻人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把职业当作修炼本领的“练兵场”,从一线岗位干起,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白领”或“蓝领”,不过是外在标签。无论是攻克技术瓶颈的科研人员,还是用巧手与细心赢得口碑的技能人才,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掌握一门绝活、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年轻人追求的荣耀,当不同类型的劳动者都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回报,“领子的颜色”就会变得无关紧要。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白领”也好,“蓝领”也罢,唯有真本领才能立足岗位、创造价值、赢得尊重。是金子总会发光,有本领哪里都有舞台。本领在手,“领子的颜色”不重要;能力过硬,在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地。(孙云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