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覆盖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一码溯源”为网购安全筑牢防线

  网购商品真伪难辨、质量参差不齐,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启动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安全帽、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等10类与百姓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将试点推行“一码溯源”机制。这一举措意义深远,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一码溯源”,让消费更透明。这项被称为“码”上行动的试点,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从生产源头赋码、平台验码亮码,到消费者识码用码的全链条监管,消费者只需通过扫码,产品的真实图片、生产企业名称、执行标准、检验报告等关键质量信息便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使用”。这不仅可以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让消费者在购物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不再“盲选”;遇到质量问题,也能快速溯源追责。 “码上行动”,扫出的不只是信息,更是安心与信心。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一码溯源”是压力,更是动力。它倒逼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从原材料采购时的质量筛查,到生产加工中的工艺把控,再到成品出厂前的检验核查,每一个环节都得“摆上台面”,毕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通过溯源码能直接追根到具体环节,企业承担的可不止是口碑损失,还有实实在在的法律责任。这就像给生产环节装了“监控器”,促使企业在“阳光”下生产,倒逼它们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用诚信赢市场,靠质量攒口碑。

  电商平台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在“一码溯源”中得当好“铁守门”。试点覆盖的淘天、快手、抖音、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10家大中型电商平台,必须严格审核赋码信息,推动“码”上核验、动态亮码。把那些“伪资质”“假报告”的商品直接“拒之门外”,从源头上减少消费纠纷和维权成本,将事后维权转变为事前预防,让消费者购物更安心、舒心。

  确保“一码溯源”机制实效,监管是关键。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抽查和缺陷召回,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拿起“探照灯”,持续加强质量监督抽查,扩大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查批次;用好“放大镜”,加大对缺陷产品的召回力度,杜绝残次品流入市场;挥出“组合拳”,全面加强监管执法,从严查处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只有监管到位,“一码溯源”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一码溯源”是一次创新的监管实践,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网络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广大消费者,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这一机制的有效实施。以“一码溯源”为网购安全筑牢防线,让网络购物成为更加美好的消费体验 ,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宋显丽)

编辑:孟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