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地评线

从《南京照相馆》热映看历史题材电影的时代担当

  《南京照相馆》以悲怆而克制的史诗气质呈现于银幕,成为今年暑期档的“现象级影片”。影片聚焦1937年南京大屠杀,通过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和精良的制作,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成功。

  以小见大,挖掘历史深度。《南京照相馆》没有单纯聚焦于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一家普通照相馆的命运,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却痛彻心扉的历史。影片的主线围绕照相馆老板、学徒以及避难百姓等普通人物,反映出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沉浮。通过这种小切口展现大历史的手法,影片更具代入感。例如,冒用照相馆学徒身份的苏柳昌从最初只求自保,到目睹日军暴行后毅然加入保护证据的行列,他的转变,映射了无数普通中国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觉醒。影片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也展现了人性在黑暗中的闪光。

  尊重史实,传递历史真相。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对历史的真实再现让人动容。从场景复原的细节上,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力求再现当年南京的破碎面貌;故事情节则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如百人斩竞赛、雨花台活埋等惨案。电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与真相的执着追寻。在当今,仍有部分势力试图歪曲和否认历史,而《南京照相馆》通过其强有力的呈现,再次提醒世人: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历史不能被篡改,牺牲的同胞永远不应被遗忘。

  引发共鸣,凝聚民族力量。《南京照相馆》的热映,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观众,都能从影片中汲取力量。年轻人看到了先辈们在困境中的抗争精神,激励自己在新时代勇敢担当;年长者则回忆起曾经的苦难岁月,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这种跨代际的情感共鸣,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股凝聚起来的民族力量无疑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南京照相馆》的成功,为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未来能够涌现更多类似的作品,让历史记忆永不褪色,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文/刘畅 通辽市委网信办推荐)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