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签约5.01亿!中俄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

  8月26日,中国(内蒙古)—俄罗斯投资贸易合作推介会在呼和浩特圆满落幕。6项合作协议落地、5.01亿元签约金额敲定,既是这场推介会的“丰收答卷”,更是中俄区域合作向深向实的生动注脚。这场跨越国界的“双向奔赴”,深深扎根于两地互补的资源禀赋,牢牢依托区域联动的发展动能,稳稳承载民生产业的价值期许,为新时代中俄经贸往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来源:网络

  “资源互补”为基,筑牢合作“压舱石”。中俄双方的核心优势在此次签约项目中实现精准对接。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坐拥广袤的农业种植基地与成熟的跨境物流网络,能高效承接境外资源输入与境内产品输出;俄罗斯则在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优质农产品领域优势突出,恰好填补我国市场需求缺口。从天然气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到农产品贸易丰富民生选择,从跨境物流打通流通堵点,到农业种植共享技术经验,每一项协议都是“你有我需、我优你用”的典型范例。这种基于资源互补的合作绝非短期“一次性交易”,而是长期稳定“利益共同体”的扎实构建,让中俄经贸合作在全球经济波动背景下,拥有抵御风险、行稳致远的坚实根基。 

  “区域联动”为翼,激活发展“新引擎”。推介会选址呼和浩特,核心在于看中内蒙古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独特区位价值。随着签约项目落地,这一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一方面,依托内蒙古成熟的跨境物流体系,俄罗斯的能源、农产品可快速直达中国腹地,大幅降低流通成本并显著提升供应效率;另一方面,中国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也能借这条通道“走出去”,为俄罗斯相关产业升级注入强劲活力。此类“双向流通”的区域联动打破单一城市、单一领域“单打独斗”的局限,形成“以点带面、全域协同”的发展格局。它不仅能带动中俄两地产业升级,还能辐射周边形成经济带,让5.01亿元的签约金额释放出远超数字本身的“乘数效应”,成为激活中俄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民生产业”为脉,传递合作“温度”。经贸合作的价值终究要落到民生改善与产业提升的实际成效上。从民生维度看,俄罗斯优质农产品的引入能丰富国内消费者选择,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更丰盛、“米袋子”更充盈;天然气供应的稳定保障可为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提供可靠支撑,有效降低能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从产业维度看,跨境物流合作能带动国内物流企业拓展国际业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农业种植合作可推动两地农业技术深度交流,提升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些项目没有停留在“数字签约”的表面,而是深入民生需求与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让中俄经贸合作摆脱冰冷的经济数据,成为满含温度的“惠民工程”。

  “长远拓展”为向,擘画合作“新蓝图”。5.01亿元的签约成果绝非中俄经贸合作的终点,而是双方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的新起点。当前,中俄合作已覆盖能源、农业、物流等传统领域,未来可依托现有良好基础向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延伸。比如探索搭建中俄跨境电商平台,让两国更多特色产品实现“一键互通”;推动绿色能源合作,联合开发风电、光伏项目,积极响应全球低碳发展趋势。随着这些新领域的持续探索,中俄经贸合作将从“单点合作”转向“多链协同”,从“短期项目”升级为“长期规划”,逐步构建起更立体、更可持续的合作体系,为两国互利共赢擘画更广阔的未来蓝图。 

  从资源互补构筑的“坚实根基”,到区域联动激活的“强劲动能”,再到民生产业传递的“温暖价值”,以及长远拓展擘画的“广阔前景”,此次推介会的成果正是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生动缩影。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必将在互利共赢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刘向东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