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一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镇的万亩果园,便闻到阵阵果香,沙沙作响的枝叶间,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与红彤彤的果实构成一幅丰收画卷。

采摘沙果。
兴安盟科右前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尤其利于糖分积累。以俄体镇和大石寨镇为核心产区,全旗沙果种植面积已扩至10.55万亩,盛果期4.5万亩。“我们的沙果汁水充足,酸甜交织,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大石寨镇宣传委员王海波介绍道,全镇近万亩林果年产量2000万斤,今年预计收入1500万元。

沙果成为当地百姓稳定增收的“致富果”。
近年来,兴安盟科右前旗主动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培育和引进沙果深加工企业,研发出沙果干、沙果脯、沙果饮料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新探索 “林果 + 旅游” 融合模式,借助沙果花期的 “花海景观” 与采摘季的 “农事体验”,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宽了产业盈利空间。

红彤彤的沙果。
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实惠落到了广大种植户身上。目前,兴安盟科右前旗沙果产业覆盖果农6000余户,推动了果农增收致富。曾经不起眼的沙果,如今既是当地百姓稳定增收的“致富果”,又是带动地方经济的“黄金果”。

装果子。

果子丰收了。

打包。

全旗沙果种植面积已扩至10.55万亩。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磊 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