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7月14日至15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好体现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城市内涵式发展理念,构建系统化城市工作格局。
着力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深度融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立足内蒙古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克服地广人稀、生产要素分散实际,着眼于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增强该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做优赤峰市、通辽市“双子星”,打造高质量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内蒙古东部地区发展带动增长极;推进特色中小城市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找准各自发展定位,增强内生发展活力,促进人口和产业集中集聚;支持中心城市周边小城镇充分对接城市发展需求,加强规划统筹、功能衔接和设施配套,发展成为“卫星城”;顺应县域人口流动趋势,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弱项,更好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边境县城和口岸为依托、抵边村镇为支点的边境城镇体系。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始终把以人为本放在城市工作首位,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和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加快贯通城市“断头路”,完善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更好便利群众出行;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动老旧管线改造升级,统筹城镇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加强对“九小场所”的安全管理;充分考虑人口和需求结构变化加强教育医疗等资源前瞻性布局,兜住民生底线;积极稳妥推进智慧化改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展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出行、智慧街区、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商圈、智慧安防和智慧应急;探索完善“公益+市场”运营模式,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投资公共事业,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公共设施经营管理水平,更好满足群众的高质量服务需求。
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坚持全区“一盘棋”,进一步优化重点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城市产业布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深入推进科技“突围”工程,精心培育城市创新生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根据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素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推动开发区、产业园区提质升级,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迭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自维持能力。深入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推动城市移动源结构优化和高效监管,加强扬尘精细化管控;加强城市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护,强化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城市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健全生活污水厂网配套体系,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建立健全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提升建筑节能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城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持续推进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加强绿色出行、绿色家庭、绿色社区试点示范建设,建立健全居民绿色消费奖励机制。
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健全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城镇建设有机融合,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保护营造魅力特色空间;推进老旧城区改造和保护利用,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质;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做好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加强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完善公共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功能,建设智慧广电平台和融媒体中心,健全应急广播体系;完善全民健身场地,有序建设体育公园,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用足“绣花”功夫,围绕空间治理、社会治理、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锁定城镇开发边界,开展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依法治市,创新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提高街道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增强城市政策和管理的协同性,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提供保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面融入城市工作全过程,高度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
(作者:张学刚,系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