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多语种教学让国通语课堂更加有声有色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9月2日,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俄语课上,学生们分别用标准的国通语和俄语,深情地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课堂上,老师采用情景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抒发对祖国的情感,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充分考量多语种教学与国通语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比如,引入俄语文学作品选读内容,以俄语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中俄两国文学在语言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学生对国通语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感悟。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多语种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让国通语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该校俄语教师卢婕介绍道。

  准格尔旗第一中学作为一所普通高级中学,积极拓展外语教学的范畴,除英语外,还开设了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课程。如何推动多语种教学与国通语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成为学校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我们始终坚持国通语教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而多语种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的新窗口。二者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实际上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该校校长助理王正伟说。

  作为一所开设多语种课程的特色学校,准格尔旗第一中学将多语种教学优势转化为国通语推广的“催化剂”。通过对比语言学教学、跨文化情景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语言体系的共性与差异,加深对国通语规范性、科学性的认知。

  “在德语课上分析句子结构时,我们会同步对比国通语的语序逻辑;在法语诗歌赏析中,通过对比,学生们更能直观地体会到中文韵律的独特之美。”王正伟说,这种“对比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转换能力,更强化了他们对国通语文化底蕴的认同。

  “我小学和初中学的外语是英语,上高中后开始学习俄语,现在我可以说3种语言。国通语是我的母语,俄语和英语是我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工具。通过多语种的对比学习,我越发热爱我们的国通语。”学生陈星赫说。

  外语与国通语相遇,碰撞出文化自信的火花。准格尔旗第一中学的实践表明,多语种特色化教学与国通语教育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相辅相成的“双语密钥”,为语言教育的创新发展开启了更多可能。(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布音额尼尔乐)

  ​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