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20902名教师匠心育人 357所学校托举希望——乌兰察布市教育事业提质扩容筑牢发展根基

  宽敞明亮的教室传来琅琅书声,科学活动室里学生们正专注实验,舞蹈室中少年的身姿轻盈跃动……漫步在乌兰察布的校园,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到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从绿意盎然的校园景观到奋发向上的师生风貌,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20902名教师匠心耕耘,让草原上的教育沃土绽放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记者从乌兰察布市教育局获悉,全市现有专任教师20902人。其中,基础教育教师19533人,中职教师1242人,特教教师127人,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87%。全市357所中小学(幼儿园)构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164所幼儿园、95所小学、50所初中、29所普通高中、12所职业高中、2所中专及5所特教学校,共同承载着178966名在校生的教育需求,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培训机会多了,我很快就成长为骨干教师。”“如今全市教育环境越来越好,我不断寻求教学突破的干劲也越来越强。”……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正是乌兰察布市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动回响。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聚焦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重师德扬师风,抓培训提素质,纳贤才强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建成5个市级、8个县级名校长工作室;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组建27个市级名师(班主任)工作室,培养175名骨干教师;创新教研员机制,成立32个教研共同体,通过160对师徒结对和120次线上同步教研,促进专业成长。同时,师德建设成果丰硕,涌现出4名全国先进个人、5名教育部培养对象及8名内蒙古自治区名师名校长,24个集体和个人获省级表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现代化教室里,学生们正通过智能黑板与千里外的名师互动;乡村学校的实验室里,牧区少年第一次亲手操作显微镜;课后服务时段,马头琴社团的悠扬旋律与机器人社团的编程键盘声交织成趣……这些看得见的教育变化,不仅写在乌兰察布儿女的日常成长里,更凝结在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中。

  96.8%的幼儿园毛入园率,让草原娃娃的笑声响彻校园;96.46%的普惠性覆盖率,为千万家庭卸下“入园难”的重担;2000个新增优质学位,精准回应了家长对优质学校的期盼;2645名学子主动回籍就读,用行动证明了家乡教育的吸引力;13名清华、北大学子的捷报、90%的艺体专业上线率,让多元成才的路径在草原上清晰铺展。

  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乌兰察布市以系列精准举措筑牢教育公平根基。目前,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8%,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在资源配置上,构建集团化办学机制,48个教育集团覆盖129所学校,县域覆盖率达50%,城乡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在教学改革方面,推行小班化教学,推进乡村校园软硬件双提升;在服务保障层面,依托“蒙速办”实现阳光招生“一网通办”,以示范校引领深化“双减”行动,强化课后服务与科学教育协同,切实减负增效;在深化区域合作中,北京市13个区与我市11个旗县市区及市直属学校签订教育帮扶协议,北京市102所学校(单位)与我市106所学校(单位)实现结对帮扶,建立起市级统筹、县区对接、校际结对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教育协作有序推进。

  从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到义务教育城乡均衡推进,乌兰察布教育事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乌兰察布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淑敏表示,下一步,乌兰察布市将深入落实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持续挖掘京蒙教育协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领域,加强师资交流、教研合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协作。同时,积极培育中小学校对外交流品牌项目,同步开展沪蒙、陕蒙教育协作交流活动,通过构建全方位协同网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崔峻峰)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