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小而精的图书馆,正静静散发着书香与温度。它没有庞大的体量,也没有惊人的流量,却凭借真诚的服务和持续的创新,成为当地读者心中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灯塔——它就是鄂托克前旗图书馆,人们口中亲切的“前图”。

“常来前图,大有前途”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可触可感的现实。这座成立于1984年的图书馆,虽仅有11名馆员,却凭借一腔热情和专业精神,撑起了全年超过200场的阅读推广活动,年服务读者达10万人次。他们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了无限的文化可能。
以“新前图・再出发”为契机,前图启动了系统化的品牌升级工程,从视觉焕新到内容深耕,构建起兼具温度与活力的文化新生态。全新的品牌标识与VIS识别体系逐步落地,伴随“常来前图 大有前途”“奋进不止 前图无限”与“一直深爱鄂托克前旗”三大SLOGAN矩阵,不仅传递出图书馆的亲和力与期许,更以奋进之姿拓宽文化想象的边界,锚定深沉的地域情感,从阅读陪伴、精神激励到乡土共鸣,全方位编织与读者、与这片土地的情感联结。

更难得的是,前图从未将自己局限于一幢建筑之内。它把服务的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通过4个一级分馆、68个二级分馆和26万余册配送图书,真正实现了阅读资源“下沉到家”;而那辆被称为“行走的前图”的流动服务车,更是长年穿梭于社区、乡村与学校之间,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力,也让各族群众在共享书香中增进认同、凝聚共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馆内空间虽不大,却装得下孩子们一整片想象的天空。“图雷托托的奇思妙想”绘本创作活动至今已举办202期,孩子们共创作出4221册原创绘本,部分优秀作品甚至登上了北京国际儿童设计周的舞台。伴随品牌升级,原创IP“图雷托托”也惊喜亮相,以“阅读+IP”的创新模式激活阅读推广——“图雷托托小窝”成为专属互动空间,48款衍生文创产品化身活动奖品与礼品,既增强读者参与感,也持续扩大图书馆的品牌声量与社会影响力。

同时,“书籍里的非遗”系列活动将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带进阅读空间,在刚刚过去的半年中就举办了98场体验活动,吸引1.3万人次现场参与,视频点击超50万,让非遗真正“活”在了人们手中。这样的实践,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让千年民俗在当代焕发生机;也是对北疆文化的深度呼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化根脉在草原大地愈发坚韧。
除此之外,“三省书会”的文化对谈、“前图微微展”的视觉艺术、“马兰书社”的家庭共读……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性格,也温暖着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通过这些多元、包容、互鉴的文化实践,前图不仅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浸润人心。

可以说,鄂托克前旗图书馆虽是小场馆,却凭借理念的创新、有温度的服务、可延伸的文化深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作为”。它告诉我们,文化不在大小,而在是否有心;影响力不在音量,而在是否持续发声。在这里,每一本书、每一场活动、每一次阅读与微笑,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一个信念——常来前图,真的会大有前途。

从视觉焕新到IP赋能,从活动创新到场景升级,鄂托克前旗图书馆正以更系统、更立体、更鲜活的姿态走进读者生活,让书香浸润小城,让文化点亮未来。下一步,鄂托克前旗将持续深耕北疆文化传播,通过更多元的形式让非遗“活起来”,让更多人在传承中感受文化自信,让北疆大地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薛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