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旗县融媒

海勃湾,硬举措练就“真功夫”

  基层减负,绝不是“歇歇脚”“松口气”,而是要把省下的精力,扎扎实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功夫”。海勃湾区海北街道办事处深谙此理,坚持“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将“减”出来的会议文件、报表台账时间,转化为机关干部每周2天下沉社区的硬举措,让治理更有温度,服务直达人心。

 

走出大楼,直奔社区

“三定”机制压实一线责任

  

  海北街道让“下沉”不走形式、不添负担、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建立起一套“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的“三定”机制。时间统筹“活且实”。科室工作弹性安排,确保23名机关年轻干部全员参与,每周不少于2个“下沉日”,同时结合岗位职能与社区需求“双向匹配”,每月轮转包联街道8个社区,确保力量不扎堆、沉得深、扎得稳。任务对接“准且需”。提前收集社区需求和群众难题,社区“点单”、街道“派单”、干部“接单”,聚焦社区治理堵点、群众急难愁盼,靶向发力,干部带着政策、资源直奔现场,解决真问题。成效标尺“硬且明”。“杜绝拍照打卡、材料留痕”,通过民情日志记录居民诉求,建立问题清单跟踪办理进度,杜绝“拍照打卡”“材料留痕”,将“群众是否满意、问题是否解决”作为衡量下沉成效的硬标准。

  

  

“减”出合力,“沉”出实效

让服务直抵“最后一米”

  

  减负松绑,解脱出来的是干事的手脚。社区工作者从报表迎检中“解放”,机关干部从文山会海中“抽身”,双方在社区一线同向发力,将更多精力投入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1+1>2”的聚力效应。在指导帮促中为社区“增能”。下沉干部化身为“政策宣传员”和“业务指导员”,手把手指导社区规范党组织生活、优化网格化管理流程,帮助清理冗余台账,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走家串户、服务居民。在调研走访中为群众“解忧”。与社区工作者一同入户走访,重点关注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8月份累计走访居民30余户,收集诉求10余条,建立“即办、协办、督办”三级响应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在矛盾化解中为基层“减压”。聚焦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高频问题,下沉干部带着“调解技巧”“政策依据”靠前介入,运用“情理法”结合方式化解矛盾,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成为常态。

  

  

长效常态,机制“兜底”

让服务热力永不降温

  

  为防止减负成效“反弹回潮”,街道通过制度创新让干部下沉、服务群众成为常态。闭环管理“清梗阻”。实行“收集问题——分类交办——限时办结”全流程管理,将群众诉求根据科室职能分解至各科室,明确办理时限,对未办结事项挂牌督办,定期反馈办理进展。考核评价“促真干”。将下沉服务群众的“问题解决数、群众好评率”纳入年度考核,使干部从“要我下沉”变为“我要下沉”。复盘提升“强内力”。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汇报下沉社区工作开展情况,分析问题、明确方案,分享入户走访技巧、矛盾调解方法,邀请社区党委书记现场“点题”,练就干部“懂群众、解民忧”的硬核能力。

  

  

  “减负”的成效,群众的感受最有发言权。海勃湾区将持续深耕“干部下沉”机制,让“群众需求在哪,干部身影就在哪”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努力让精简会议的“减法”,变为服务民生的“加法”,最终转化为基层善治的“乘法”,真正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千家万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指数”。

编辑:董薇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