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台轨道自动化巡检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路线巡查,它搭载的红外热成像仪和多种传感器,能实时采集车间图像、声纹、气体数据,咱们在中控平台就能精准掌握设备运行情况,既省人力又提效率。”在阿拉善高新区内蒙古诚信永安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安全处处长李海指着正在作业的机器人,向大家介绍着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新成果。
这台巡检机器人的正式“入职”,不仅让企业实现了“无人巡检+远程操控”的智能巡检新模式,更成为阿拉善盟推动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阿拉善盟始终锚定“工业强则竞争强”的发展理念,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为主线,通过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企业技改升级、设备迭代,引导企业打造“绿色工厂”,以产业“含绿量”的持续提升,撬动经济效益“含金量”的稳步增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赛道上,跑出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在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阿拉善盟企业纷纷按下“升级键”。内蒙古诚信永安化工有限公司的轨道自动化巡检机器人,凭借红外热成像、高清云台等先进设备,可实时回传关键数据至中控平台,助力运行人员精准诊断故障、识别隐患;其整合的计算机编程技术、AI图像识别和定位技术,更赋予机器人测温、测震、识别漏液及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多重能力,大幅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

在绿色发展领域,各企业同样成果丰硕。2021年获评自治区“绿色工厂”的内蒙古莱科作物保护有限公司,通过开发新工艺、推进智能化改造、实施节能技术升级及淘汰高耗能设备,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指标降至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公司还强化全流程能源资源管理,建立节能降耗激励机制,把水、电、汽等消耗指标细化至车间、班组,并与绩效挂钩,营造出全员参与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我们正在建设的2000吨溴虫腈原药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生产工艺,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还能通过前沿环保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绿色化、清洁化,真正做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内蒙古莱科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蒋黎林说。

为持续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阿拉善盟积极搭建政策框架,鼓励企业引进先进工艺与设备,提升全流程数字化水平,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在绿色技术转化与推广上,着力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入驻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内蒙古亚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便是政策扶持下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作为专业研发生产畜、禽、水产用复合预混合饲料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自2020年入驻以来,聚焦市场对高品质、环保型产品的需求,研发出植物精油、过瘤胃系列产品,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今年成功荣获“绿色工厂”称号,标志着企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始终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通过工艺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及技术创新,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内蒙古亚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从岳表示,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向健康、安全、环保、科技化方向纵深发展。

如今,随着“绿色工厂”建设的深入推进,阿拉善盟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转型成效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全盟积极争取自治区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153万元,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10个,完成设备更新1148台(套);成功培育创建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节水型企业8家、绿色工厂5家,有效提升了工业企业发展软实力,产业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阿拉善盟已建成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3个,在建项目4个,为新能源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22%和50%,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阿拉善盟工信局副局长姚远表示,将继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奋力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徐晓玲 闫彦霖 杨婧 德力和 杨欣 伊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