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太仆寺旗千斤沟镇的田野上农机轰鸣,人影穿梭。一垄垄马铃薯被翻出地面,圆润饱满的土豆被装进袋子,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一颗小土豆正“滚”出一条从田间走向国际市场的现代化产业链,书写着“粮丰民富”的生动故事。
在太仆寺旗千斤沟镇后店村,内蒙古民丰种业种植农场的千亩马铃薯基地迎来集中采收。大型机械穿梭有序,工人们紧随其后进行分拣装运。这片基地整合了周边村庄共6000亩土地,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全部采用企业自主繁育的优质种薯。更值得一提的是,农场吸纳了近400名本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流转土地有租金,还能挣薪金。后店村村民杨荣高兴地说:“我们把地包给民丰公司,还能来这儿干活,一天能挣200多块钱!”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延链、补链、强链。太仆寺旗作为坝上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已建立起“基础苗—脱毒原原种—原种”的完整繁育体系。据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总农艺师冯东介绍,“当地雨水充沛、灌溉便利,加上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大规模机械作业,今年预计产量约2.3万吨,为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地产出的马铃薯正陆续运往锡林浩特市的宏源爱味客公司薯条加工车间以及乌兰察布市等地,用于生产年产20万吨法式薯条和5万吨薯饼的深加工产品。同时,通过子公司进行精深加工,土豆转化为薯条、薯片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效益。此外,总投资30亿元的凯达恒业食品加工园区正在加紧设备安装调试,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加工马铃薯原料能力将达70万吨。
如今,太仆寺旗的马铃薯不仅销往国内多个城市,更走出国门,出口至荷兰、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形成了从生产到加工、从国内到国际的完整产业链条。
今年以来,太仆寺旗持续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稳定粮食播种面积98.14万亩,预计总产量达30万吨;实施3.5万亩马铃薯单产提升行动,种薯繁育面积达5.2万亩,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突破50万亩。通过提供全流程社会化服务,该旗正全力打造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产业高效发展样板,确保秋季农产品收储、运输、销售各环节顺畅高效。
从一颗土豆到一条产业链,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农业体系,太仆寺旗用实践诠释了“地里也能刨出产业链”的致富新路,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扎实有力的产业支撑。(刘博 王馨雨 李敏 苏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