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地评线

让许愿池的善意照进现实

  游客向景区的许愿池投币的那一刻,藏着最朴素的愿望:为家人健康祈福,为孩子成长许愿。这些散落的硬币聚沙成塔,本质上是公众用善意铸造的“心愿基金”。然而,现实中不少地方许愿池内的硬币在池底积锈;有的用途模糊,仅笼统宣称“用于公益”,却不见具体去向;甚至还有景区将其视为额外收入,削弱了其象征意义。久而久之,许愿池沦为“形式大于意义”的景观。

  然而,江苏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却让许愿池的善意照进现实,将许愿池里的硬币打捞上来,总计12083元,悉数捐出。

  事情起因是:江苏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接到动物园年卡用户黄女士的电话,称她的女儿患上恶性横纹肌肉瘤,高昂的医疗费让家庭不堪负重,希望动物园能退还卡内588元。园方在了解情况后,不仅第一时间办理了退款,还发起爱心捐款,筹得5万元善款,并将许愿池里的硬币一并捐出。

  年卡不退、许愿池归景区所有,这些“默认规则”似乎合情合理。但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没有把条款当挡箭牌,也没有把款项视为己有,而是选择站在求助者的立场做出调整。这种“规则内的善意突破”,比单纯的捐助更具启示意义。

  “从善意中来,到需要处去”,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的善举正好回应了人们对许愿池的核心期待——愿望能被看见,善意能被回应。公众也收到惊喜:原来我们随手投下的硬币,真的能照亮他人的困境。

  善意是会“传染”的。许多网友表示,以后去动物园,也愿意为许愿池添上一枚“带着祝福的硬币”。这说明,每一次对善意的呵护、对爱心的回应,都会让善良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期待更多景区能从中得到启发,让许愿池里的善意不再“沉睡”,让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能找到价值与方向。(赵剑帅)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