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携手非凡之路 共绘北疆图景 油画名家多彩呼伦贝尔主题油画展开展

  如果有人问:“北国最美的秋天在哪里?”答案一定是呼伦贝尔。这里天高云阔、白桦染金,草原辽远起伏,湿地碧波如镜。晨曦初升时,哈乌尔河雾气氤氲;黄昏余晖下,鄂温克草原牛羊成群。秋日的呼伦贝尔,是一幅天然的巨画,等待画家们以油彩描摹其独特的韵致。

  9月8日至14日,“携手非凡之路 共绘北疆图景”油画名家多彩呼伦贝尔采风写生创作活动暨主题油画展如期举行。1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油画名家齐聚呼伦贝尔,在额尔古纳市和鄂温克族自治旗展开为期一周的实地写生创作,共赴一场金秋之约。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呼伦贝尔,每一次都有新的触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重大主题艺术创作委员会委员王铁牛,站在画架前凝望远山村落,感慨颇深。他说:“作为一个喜欢写生的画家,我最钟爱秋天。秋天的呼伦贝尔色彩纯粹而厚重,非常适合油画创作。这里的美不仅仅是表象的美,而是一种能引发艺术家深入思考的美。”

  九月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木刻楞的屋舍错落有致,窗棂间渗透着温润气息。白桦林在秋风中金光闪闪,雾霭与山川交织,构成了极富层次感的画面。画家们架起画架,或细细观察、沉思构图,或挥洒笔墨、捕捉光影,将眼前辽阔的秋色化为画布上的生动画面。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副院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洪利,再次踏上熟悉的土地,感慨万千。他说:“2011年初秋,我曾组织全国20多位油画名家来到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进行采风。今年再次踏访这片土地,心中感慨万千。昔日的风土人情记忆犹新,曾经是偏远的北疆小镇,如今道路通达,屋舍俨然,传统‘木刻楞’点缀着当下生活的便利,特别是生态保护与乡村建设做到了和谐共生,文旅融合、艺术与草原文化的交织也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天,我深切感受到当地愈加丰盈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而辽阔、温暖与创造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能用画笔记录这份馈赠的壮美与深情,是一种幸运。”

  9月12日至13日,油画家们行至鄂温克草原。辽阔的草原在秋阳下舒展无际,成群的牛羊悠然点缀其间,牧歌声声,风吹草低,展现着最具北疆特色的画面。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呼伦贝尔,这里的自然与人文如此紧密结合,给我带来全新的创作体验。”吉林省书画院原院长、吉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刘向久说。“草原上的牛羊、牧民的生活,展现出一种无限生命力。这种气息,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呼伦贝尔不仅是一片风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呼唤艺术家再度前来的力量。”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油画》杂志主编,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王琨则强调了艺术交流的重要性:“这次活动有16位画家来自南北各地,大家风格各异。通过并肩写生和思想交流,彼此启发,这不仅推动个人的艺术成长,也提升了整个油画创作群体的活力。”

  9月14日上午,为期一周的采风写生创作活动圆满收官。“携手非凡之路 共绘北疆图景”主题油画展在呼伦贝尔市文化馆开展。展厅内,百余幅采风力作集中亮相:或恢宏大气的群山与湿地,或细腻温婉的村落与人文,或生动鲜活的人物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既展现了呼伦贝尔秋色的辽阔厚重,又传递了画家们心中对北疆的深情。观者徜徉其间,仿佛随着画家的笔触,再次走过呼伦贝尔的秋日山川。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邀艺术家王治平表示:“油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语言。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湖泊、湿地,地貌丰富,文化深厚,是‘北疆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草原文化是这里最鲜明的底色,画家要做的,就是用画笔去传承,并赋予它新的生命。”

  对于呼伦贝尔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是“油画之城”建设的生动实践。自2023年“油画之城”正式启动以来,呼伦贝尔市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范迪安主席等多位中国油画名家前来采风写生,创作出80幅油画佳作;借“十四冬”全国体育盛会东风,由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油画之城”遇见冬“韵”之城主题油画展,征集到全国20余省区市的400幅作品;2024年杜鹃花绽放时节,20余名中俄蒙油画名家齐聚扎兰屯市,仅用7天便创作出120余幅精品油画;今年4月,“让世界看见呼伦贝尔的美”油画作品展与“赓续文脉・创新发展”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同步启幕,每一次展览不仅是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跨地域的文化对话,每一幅作品都成为呼伦贝尔向世界传递的独特文化名片。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艺术界对呼伦贝尔这片土地的认可,也为油画艺术在北疆的扎根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呼伦贝尔市始终致力于搭建高规格油画艺术平台,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等顶尖团体及高校深度合作。并在品牌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整合市域内油画创作资源,16处写生地、百余家画廊、画材、艺术休闲企业、艺术培训机构协同发力,初步形成一条完整的油画产业链。今年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等数百名知名艺术家及千余名高校师生到呼伦贝尔采风写生创作,不仅留下了动人的艺术作品,更带动了呼伦贝尔市内各地民宿、餐饮等产业的兴旺,油画产业效益日渐凸显,写生经济充分释放,成为群众增收、地方发展的新引擎。

  “油画之城”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也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新活力。艺术与生态、油画与文旅交织融合,使得“油画之城”成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品牌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正如活动主题所言:携手非凡之路,共绘北疆图景。艺术家们用丹青之笔,将呼伦贝尔的自然壮美与人文厚度定格在画布上,也为这片北疆热土增添了新的艺术注脚。未来,呼伦贝尔这张“油画之城”的文化名片,必将更加靓丽夺目。贾晓莹 初曦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