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惊现世界最快和中国最长的恐龙行迹

  本网鄂尔多斯9月15日电(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布音额尼尔乐)9月15日,记者从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等科研团队,历经4个月野外考察、7个月室内初步分析研究,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经专家论证,确定新发现的两条兽脚类恐龙行迹,分别为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行迹和中国最长的行迹。

  据了解,该保护区陶利9号点的兽脚类恐龙行迹由5个连续的中型兽脚类恐龙足迹组成,单步长平均值为2.65米,足迹长约25厘米,复步长达5.3米。从化石足迹形态学特征看,脚跟印迹很浅或无,足迹远端印迹很深,表明恐龙运动时重心向前,呈踮脚尖快速奔跑状态。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李阳介绍:“经计算,该恐龙处于快速奔跑状态,速度达每小时45公里,这一发现令人震惊。与全球兽脚类恐龙奔跑形迹对比,它刷新了白垩纪时期兽脚类恐龙的最快速度。”

  在该保护区另一处恐龙行迹点,科研人员发现由69个足迹组成的长行迹,全长达81米,为目前已知中国最长的兽脚类恐龙行迹。李阳表示:“该恐龙行迹步幅约1.2至1.3米,换算后行走速度很慢,属正常行走状态。经测量,整个足迹长度达81米。此前,中国兽脚类恐龙最长行迹发现于四川,长69米,此次发现刷新了纪录。”

  目前,白垩纪时期奔跑最快足迹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杂志上。此次新发现的恐龙行迹中,每个足迹化石形态学特征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科学展览与研究价值。李阳说:“此次发现意义重大,两处恐龙行迹为我们理解兽脚类恐龙的运动能力提供了依据。”此次实地考察与研讨,不仅确认了“世界最快” 恐龙足迹的学术价值,也为“中国最长” 行迹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以保护恐龙足迹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发现43处遗迹点、23层足迹化石,总量估算超万枚。保护区内兽脚类、蜥脚类、鸟类及龟类足迹类型齐全,分布密度和保存完整度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被誉为世界足迹化石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