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地评线

辽GM8297司机用善意守护“行车安全”

  近日,一段行车记录视频在网络走红:辽GM8297大车司机用教科书般的操作,为后方小车筑起了安全屏障。 当发现后车准备超车时,他亮起左转灯、向左略微靠行,看似“挡道”,实则在提醒后车前方有危险。果然,对向多辆大货车疾驰而来,印证了他的预判。待危险解除,他又贴紧路基让道,两车“擦肩而过”时,鸣笛互致敬意——那一瞬间,不仅是行车礼仪,更是陌生人之间诚挚的善意表达。短短的一段路程,传递了老司机的责任与温度,也让我们看到:文明行车,不只是交通规则,更是人与人之间最实在的安全守护。

  面对网友们的点赞与夸赞,大车司机高师傅谦虚地说:“榜样倒不至于,真心希望每一位司机一路平安!”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的真诚心愿。现实生活中,道路上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路怒症”“抢道”等现象时有发生。高师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文明驾驶、什么是对生命的尊重。他的“先阻后让”,既体现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也彰显了高尚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从交通安全角度看,高师傅的做法极具示范意义。超车不仅是技术动作,更是风险判断的过程。转向灯就是驾驶员之间无声的语言,既提醒后车注意前方情况,也维护了整体道路秩序。这种“以灯示意、以车身动作沟通”的默契,正是安全驾驶不可或缺的环节。

  高师傅的驾驶行为,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驾驶素养。文明行车不是口号,而是每位司机都要遵守的驾车行为,让道路成为温暖的空间,而不是冲突的战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让每一次出行都安全抵达。(娜日纳)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