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向世界传递中国治沙智慧——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侧记

  叶红花黄的秋日,位于达拉特旗昭君镇的鄂尔多斯“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里,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板上发电、板下固沙”的模式在这里完美展现。

  “我们那里的降水量与你们这里接近,也有很多沙化土地。看到你们治理得这样好,我想和中国紧密合作,把中国的治沙经验引入我们国家,把你们的技术和设备用到我们的荒漠化治理当中。”9月16日下午,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穆拉特巴伊·加尼耶夫在光伏基地一边研究柠条等沙生植物一边说。

  当天上午,以“科学治沙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市开幕。两年一次的盛会,再次让世界的目光汇聚库布其。

  来自相关国家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代表,中央、地方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代表,以及专家学者200余人分享“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经验与技术,擘画创新驱动生态治理与开放联动共建共享的蓝图。

  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作主旨报告时说,三大标志性战役打响两年来,是“三北”工程建设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完成任务最多、建设成效最好的两年,目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东部歼灭战片区“绿进沙退”态势明显加快,中部攻坚战片区区域联防联治格局基本形成,西部阻击战片区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防护带实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面锁边。

  库布其沙漠治理就在唐芳林所说的中部攻坚战片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是科技治沙、造福于民的典型案例。

  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所涉片区既是阻挡北方、西北风沙南侵的前沿区,又是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全部在鄂尔多斯市境内。多年来,经过几代治沙人的坚守和付出,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在多年的防沙治沙实践中,鄂尔多斯市逐渐探索出“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成果开放化共享”的库布其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库布其治沙技术已经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成功复制,并向沙特、蒙古国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广,持续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经验”。

  库布其的故事是中国防沙治沙的一个缩影。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十四五”以来,“三北”工程完成荒漠化综合治理面积超2亿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率先实现了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开幕式上,外方嘉宾高度赞扬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效。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发表视频致辞,评价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成为荒漠化治理领域国际合作、知识交流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退化土地如何实现恢复与转型,并成为蓬勃发展的绿色经济。

  蒙古国政府直属国家林业局局长宾·奥云萨那表示,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推动荒漠化、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的讨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提出新的倡议和创新性解决方案作出了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与水资源司副司长诺拉·贝拉穆尼认为,中国荒漠化防治在全球树立典范,中国“三北”工程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实践的完美结合。

  来自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有力诠释了“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

  当日下午,与会嘉宾走进库布其沙漠,参观北缘锁边林带建设、“光伏+治沙”、以路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创新模式,看到了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效。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林草局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专家组组长雷加强表示,今年7月30日,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成立,依托该中心,中国和中亚的荒漠化防治紧密联系到一起,包含库布其模式在内的中国荒漠化治理模式会让中国同中亚的荒漠化防治合作迈上新台阶。

  1998年通车的锡乌公路开创了“以路治沙、分割治理”的新路径,其经验已入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典型案例。如今,在恩格贝镇8.5公里“以路治沙”示范区,修路与治沙同步推进,有效降低了风速,固定了沙丘。

  在巴音嘎查至蒲圪卜村的公路旁,无人机、散草铺设机、自行式履带沙障一体化铺设机等多种高科技装备吸引了与会嘉宾的视线。

  “从人海战术转变为机械化智能化治沙,带动了整个防沙治沙产业的发展。”雷加强说,新时代防沙治沙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说:“中国治沙就是以科学治沙为起点的。”

  宾·奥云萨那说,库布其模式为全球治沙事业提供了可靠的借鉴。下一步,蒙古国将进一步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携手应对荒漠化挑战,共同守护好地球家园。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慧玲  韩雪茹)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