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刷子扫过岩层
一粒沙土慢慢脱落
恐龙的“身份线索”
就这样露了面——

近日
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传来重磅消息——
科研团队确认
发现两条新兽脚类恐龙行迹
一条是世界白垩纪最快
一条是中国最长

科研人员正在丈量遗迹点。
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
7700公顷的土地上
藏着43处遗迹点
23层足迹化石
总量超万枚

新发现的恐龙足迹。
刚发现的恐龙足迹
藏在陶利9号点
一条由5个连续足迹组成
总长10.6米
复步5.3米
专家看足迹就知
恐龙当时在全力奔跑
同个点位还有惊喜
69个洛克里查布足迹
连成81米长的“长廊”
是中国目前最长的
兽脚类恐龙行迹

兽脚类恐龙行迹。
鄂托克旗向北
二连浩特的草原上
也藏着恐龙的故事
这里是“恐龙之乡”
出土过不少重量级化石

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巨盗龙是这里的“奔跑健将”
它体长7.52米
头高5.21米
体重1.4吨
虽体型不小
却被科学家认定为
当时的奔跑高手

巨盗龙和窃蛋龙化石骨架。
奥氏独龙则是“草原霸主”
作为兽脚类恐龙
它牙齿锋利
四肢有力
在白垩纪的二连草原上
大概率是顶级掠食者
它留下的化石
让我们能想象出它
追捕猎物时的威风模样

二连浩特市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化石埋藏现场。
向西来到巴彦淖尔
这里的恐龙故事
更加生动
完美巴彦淖尔龙
是这里的“灵巧卫士”
距今1.2亿年
长9米、高5米
化石完整度超95%
它前手拇指有尖爪
遇到危险时
这尖爪就是防身利器

陈列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的完美巴彦淖尔龙真骨。
精美临河盗龙
2008年出土
是“敏捷猎手”
它身长2.5米
体重25千克
体型小巧
奔跑能力强
行动像猎豹一样灵活
在远古的巴彦淖尔
它或许靠着速度和技巧
捕猎小型恐龙或昆虫

精美临河盗龙。
再往西北走
阿拉善左旗的恐龙故事
多了几分浪漫
2021年
科研人员在这里
发现两具紧邻的恐龙骨架
取名“百年鸳鸯龙”

百年鸳鸯龙化石。
它们属于小型兽脚类恐龙
是窃蛋龙新类群
两个个体紧紧相依
像一对恩爱的鸳鸯
“鸳鸯龙”因此得名
“百年”则是为了
纪念窃蛋龙类命名100周年
这种恐龙体长不足1米
后腿修长
行动灵巧
和那些大型恐龙比
多了几分可爱

百年鸳鸯龙复原图(IVPP任名卉 绘图)。
从鄂托克旗的“速度足迹”
到二连浩特的“霸主化石”
再到巴彦淖尔的“猎手遗迹”
阿拉善左旗的“百年鸳鸯”
……
或许未来还会有
更多“龙迹”被发现
这些来自远古的留言
将继续为我们
揭开恐龙时代的神秘面纱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恐龙的故乡展厅。
文案:张璐
统筹:贺嘉琦
监制:赵静
素材: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内蒙古日报、鄂托克发布、暖新闻、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