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番好柿农场新培育的盆栽亚非邹叶菜。

大棚内的秋茬柿子即将成熟。

智能温室大棚内培育的柿子苗。

在优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收笼捞虾。

南美白对虾个头壮硕,长势喜人。

优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循环养殖虾塘。

无花果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禾丰阳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蜜光葡萄。

禾丰阳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妮娜皇后葡萄。
金秋时节,九原区的广袤田野是一年中最富诗意的画卷。科技化的设施农业大棚里,绿意盎然,瓜果飘香;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内,水波粼粼,鱼虾欢跃。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处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的活力。
近年来,九原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力量。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结硕果
在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一座座新建的现代化绿色智能大棚成为柿子种植的“核心引擎”。从育苗到种植,棚内的智能感温控湿系统如同敏锐的“神经”,24小时精准监测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并依据柿子的“生长黄金模型”,自动调节通风、遮阳、加湿设备,为作物营造最佳生长微气候。一年四季,棚内温度适宜,结出的柿子着色均匀、糖分充沛,甜度与品相俱佳。
“我们从今年3月开始建棚育苗,之前成熟的两批柿子主要销售到包头本地还有北京,供不应求。现在这一批秋茬柿子也马上就可以上市了!”包头一番好柿农场负责人李哲婷说,除了智能感温控湿,大棚内还安装了智能滴灌系统,可将有机肥与水分按需精准输送至作物根部,实现“按需供给、零浪费”,相比传统种植可以节水30%、节肥40%,同时避免土壤板结与盐渍化。
“除了柿子,我们还另辟蹊径,在智能大棚培育盆栽作物,包括盆栽羽衣甘蓝、亚非邹叶菜、盆栽草莓等。”李哲婷说,目前他们试培育的12盆羽衣甘蓝已经全部售出,后面还会继续培育200盆各类果蔬,满足市场需求。
“现在除了订苗、买果,还有几家合作社想引进我们的智能大棚技术,我们也愿意合作推广,和大家一块增收致富!”李哲婷说。
盐碱蜕变 特色水产添新彩
下笼、撒料、收笼……眼下,优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南美白对虾长势喜人,工人们分工协作,抓紧捕捞。
作为包头市唯一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基地,合作社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规模达到200多亩,年产量可达18万斤,虾苗成活率能达到95%。
“洋气”的外来户南美白对虾,得以“游”进黄河岸边的盐碱地,离不开合作社负责人高伟林近十年的反复试验。
据了解,高伟林从2015年起开始尝试引进南美白对虾,钻研适宜虾苗生长的水环境,如盐度、温度、矿物质,每一样都经过科学的配比。每年从海边空运回来的小虾苗,都要先在淡化车间经过淡化处理,再放到虾池养30天左右,然后到大棚里养殖,最后才能放到盐碱地挖出的露天虾塘里。
这十年间,高伟林不断地外出学习、调研、试验,一批批南美白对虾苗终于在九原安了家。如今,这片粮食歉收的“盐碱窝”,终于变成了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温床”。
南美白对虾的成功养殖让高伟林信心倍增,这位永不止步的“新农人”,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多可能。今年5月,他前往安徽,成功引进肉质鲜美的长江蟹,为九原区的“水产家族”再添新成员。
“长江蟹的个头大,肉质鲜美。我们今年引进了一万五千苗,大概产量可以达到2000斤,这几天已经陆续上市了。”据高伟林介绍,他们售卖的虾、蟹都是鲜、活的,目前主要销往呼包鄂,也有部分银川、榆林的客户。
“水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并且带动周边的养殖户一起养殖,让大家一起增收致富。”高伟林说。
生态深加工 健康产业路更宽
在禾丰阳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无花果种植基地,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忙着采摘无花果。
“无花果投产早、收益快、经济寿命长,而且病虫害抵抗能力强,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是绝对的生态有机食品。”提起自家果实,合作社负责人卢一娇充满信心,“凭借广泛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无花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据了解,合作社目前建有30余栋日光温室种植无花果。为研究最适合本土生长的无花果,合作社先后引进了370多个国内外优质无花果品种,在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最终筛选培育出“波姬红”等三个最适合内蒙古地区种植的无花果品种,并制定了内蒙古西部日光温室有机无花果栽培的技术规程。
“市民既可以直接来棚内采摘,也可以通过九原优供微信小程序进行购买。”卢一娇说,无花果的销售市场非常广阔,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鲜,所以合作社一直在研究对无花果的深加工,终于在今年取得了成效。“我们最近开发了新产品,利用特殊的配方和工艺将无花果与肉苁蓉相结合,制作成无花果苁蓉浆。这种健康饮品让无花果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除了无花果,合作社还种植了4个大棚的葡萄,包括蜜光、妮娜皇后等品种。“我们种植全程都采用有机标准,绿色又健康!”卢一娇说。
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健康引领,金秋的九原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更探索出一条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的致富新路。未来,这里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带动更多农民携手奋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王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