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以球为媒促文旅 以赛架桥助发展

  赛事成功的秘诀往往在体育之外。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于文化消费升级的迫切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大的情绪价值,赛事就能实现体育惠民、文化润心、经济向好的共赢

  近段时间,2025年伊利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激战正酣。从科尔沁草原到阿拉善大漠,从玉龙故里到草原钢城,一把足球之火,点燃了绿茵场上体育竞技的激情,成为解码城市文化基因、撬动消费经济增量、展现北疆活力的全新引擎。

  在线观看人数超100万,相关话题搜索量破亿、多次登上同城热搜榜……今年的“蒙超”联赛,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燃动草原。很多球迷感叹:“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感受到堪比中超的现场氛围!”不少观众虽然平时没有看球赛的习惯,但“为家乡而战”的赛事口号,加上12元的亲民票价,正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进球场感受足球魅力。赛事组织方透露,多个场次出现满座盛况,部分区域甚至考虑增设临时座席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观赛需求。

  内蒙古一直是足球的热土。早在2014年9月,内蒙古就被列为全国第一个足球运动改革与发展试点省区。随后,内蒙古建立健全了足球发展体系,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 年)》,成立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足球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地区足球发展提供了制度及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内蒙古持续完善场馆设施,推动职业与青训体系并行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内蒙古足球海南训练基地等重要场地,建成各类足球场地3539块,极大改善和满足了群众对场地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才有了今天“蒙超”的开花结果。

  作为自治区重点打造的顶级足球赛事IP,“蒙超”联赛不仅仅局限于竞技层面,更注重文化的表达和融合。12支球队以盟市命名,打破了职业俱乐部局限,让每支队伍天然携带城市文化基因。从揭幕战中“草原出征仪式”“那达慕足球日”等特色对抗与主题活动,到各主场开赛前的祭敖包、跳安代舞等极具特色的开场表演,再到用马头琴演奏迎宾曲、用天空蓝与白云白为球衣配色等赛事细节,绿茵场如同一面多棱镜,让12盟市的非遗技艺、民俗日常在攻防转换间碰撞出文化火花,使“蒙超”每场赛事都成为集中展示北疆文化的大秀场。赛场上针锋相对,赛场下把酒言欢,在一场场球赛交锋里,地域文化特质尽情展现,城市认同感不断被放大,最终汇聚成震撼人心的情感共鸣。

  足球是感悟城市的另一种语言,也是撬动消费经济增量的新杠杆。不仅赛场上激情四射、热血沸腾,“蒙超”更点燃了赛场外的烟火气。联赛期间同步举办的美食节、非遗展、演出秀等活动,让赛场成为周末游目的地。随家乡球队征战“蒙超”成为足球迷们的新潮流,大量观众涌入赛事举办地,既为赛场激烈角逐呐喊,也在热闹集市中寻觅心仪好物,成为拉动经济、促进消费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前三轮18场比赛的现场观众达154043人次,总经济效益达1965万元。“蒙超”联赛打破了文体旅的产业边界,赛事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板块,形成消费链式反应。同时,足球培训、特色文创、体育用品等衍生产业也随之繁荣,共同撬动地方体育经济版图。

  从“村超”到“苏超”,再到家门口的“蒙超”,实践证明,赛事成功的秘诀往往在体育之外。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于文化消费升级的迫切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大的情绪价值,赛事就能实现体育惠民、文化润心、经济向好的共赢。“蒙超”的火爆或许仅仅是个开始,我们期待未来足球火种能够以燎原之势,让祖国北疆更加多元、更加精彩地展现在世界面前。(哈丽琴)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