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学先进 勇担当】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持续贡献鄂尔多斯的温暖力量——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臻

  “7月29日,我有幸参加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心中充满对党和国家赋予信任和期待的感激之情,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这代非公经济人士的时代召唤。”9月13日,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出生于1980年的王臻与鄂尔多斯集团同龄,从小在羊绒衫厂的厂区长大,看着像云朵一样洁白柔软的羊绒被纺成一道道纱线,再织成一件件漂亮的毛衣,感到十分神奇。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积累起对羊绒事业的热爱。

  2006年,王臻怀揣着“让中国羊绒温暖全世界”的初心加入了鄂尔多斯集团,并创立了中国首个国际羊绒精品品牌1436。2008年,1436入选中华国宾礼,多次担当国礼使命,成为联结中外友谊的“温暖纽带”。2016年,她主导推动鄂尔多斯羊绒系列品牌重塑、焕新以及时尚化升级,让这个走过40余年历史的老品牌焕发了新生。

  “最好的羊绒在中国,作为羊绒主产国,中国企业必须引领,不能把核心原料优势拱手相让,一定要建设好属于中华民族的世界级品牌,让中国羊绒温暖全世界。”在她的带领下,鄂尔多斯集团充分发挥羊绒全产业链优势,以资金、技术、服务多管齐下的方式,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探索“产业发展与牧区振兴同频共振”新模式:以牧场为依托,联合科研机构攻关优质绒山羊繁育、科学养殖与生态保护技术,将研究成果通过培训、服务等方式与牧民共享;推行“优质优价”收购政策,按羊绒等级进行不同补贴,让牧民“养好羊就能致富”。如今,这一模式已带动中国西北地区5万牧户致富增收,让内蒙古草原上呈现出“无人机放牧、摩托车巡场”的现代化牧区图景,书写了品牌引领、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消费场景,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实践中,王臻以前瞻性的视野带领集团走在行业前沿。她带领团队制定了《ERDOS WAY》作为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纲领,精心打造从草场到商场、从牧户到客户的羊绒全产业链可持续行动,在全产业链推广并践行“负责任羊绒”理念。在她的带领下,鄂尔多斯集团共发布制定国际标准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00多项,让中国羊绒有了国际话语权。

  2022年,王臻接任集团总裁,开始推动公司重大战略变革、组织变革以及技术攻关,全力推动集团羊绒服装和电力冶金两个板块的系统化提升。

  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中,她带领企业聚焦“科技+绿色”,打造了全球首家电石法PVC无汞化生产绿色工厂、硅基合金创新工厂、零碳智慧物流等一系列行业标杆项目。其中,2022年建成的全球首家电石法PVC无汞生产示范工厂,获国家生态环境部认证。

  作为民营企业家,王臻热心公益事业,通过救灾、扶贫、捐资助学、惠农惠牧、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履行社会责任。多年来,鄂尔多斯集团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6亿多元。2021年,发起成立“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温暖乡村牧区帮扶专项基金会”,专项用于支持牧区乡村素质教育、牧场建设与保护和农牧民创业致富,并与鄂尔多斯市光彩基金会和内蒙古自治区光彩基金会分别签订5000万元捐赠协议。

  今天,在王臻的带领下,鄂尔多斯集团已经走上了转型升级的新征程。“四十多年来,鄂尔多斯集团之所以能够从边远地区一路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不仅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站在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层面去思考、去行动。”王臻坦言,“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只有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获得发展的巨大势能,才能持续贡献鄂尔多斯的温暖力量。”(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郝雪莲)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