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马丽侠)9月17日,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召开汛期气象服务及气象立法信息发布会,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跃刚在会上通报了今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情况。
今年呼和浩特市汛期呈现极端异常特征,雨季长达60天,创1961年以来历史纪录,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6.3倍,强降水过程呈现“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短时强度强”的特点,呼和浩特市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与重大考验。面对异常气候形势,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呼和浩特市气象局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准,全面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在监测站网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建成“1+1+3”雷达立体监测矩阵(1部现有C波段雷达+1部现有X波段雷达+3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全市自动气象站由2024年的162套增至188套,平均站间距缩短至9.6公里。依托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应急管理、公安、水务等14个部门的140余种数据,构建了精细化城市气象监测体系,为防汛决策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预报技术应用上,深度应用“风清”“风雷”AI大模型,暴雨预警准确率达84%,预警提前时间超过100分钟,为防灾减灾争取了宝贵窗口期。服务保障机制实现多维突破,使用“131631”的递进式服务模式,累计发布各类气象报告340余期。
部门联动上,与应急、水务、文旅等8部门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开展重大天气过程专题研判,联合发布服务产品65期,构建了“气象预警—应急响应—精准处置”的快速联动链条。8月3日起,组建专家团队进驻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开展24小时联合值守,通过科技赋能、数据共享与协同联动,全力保障城市防汛安全,筑牢汛期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预警信息发布方面,汛期累计发布预警信号95期;与呼和浩特市水务局、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7期,实现预警信息“靶向推送”。首次将气象预警工作纳入全市6098名网格员工作清单,推送预警信号;应用“闪信”技术推送暴雨红色预警,强制提醒66人次;使用出租车广告牌设预警专区提升触达率。
此次汛期服务充分体现了气象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的双重成效。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将持续完善监测网络,优化预报模型,强化部门协同,让监测更精准、预报更及时、服务更贴心,为建设“美丽青城”提供更坚实的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