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气象科普“零距离” 校园课堂“嗨起来”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马丽侠 通讯员 高子蕴)“大家知道气象局是怎么预报下小雨还是下暴雨的吗?” “怎么测量风力的大小?”“如何识云看天气?”……9月16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的浓厚氛围中,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六中学迎来一场特殊的活动——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暨内蒙古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科普草原行,初一年级300余名学生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气象探索之旅。

科普活动现场

  科普课堂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科普讲师通过一连串提问瞬间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结合内蒙古地域气候特点,讲师用“云朵的旅行”“雨滴的诞生”等趣味比喻,拆解云、雨、风等常见气象现象的形成原理,普及气象预报知识。在讲到气象防灾减灾时,还现场演示暴雨、大风等预警信号的识别方法,教导学生们用“风级歌”的小技巧判断短期天气变化。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纸模挑战赛

  “以前总觉得气象预报离我们很远,今天才知道,通过树枝的摆动就能判断天气,太神奇了!”初一年级学生邹昕然兴奋地说,这次活动让她发现气象知识里藏着好多“小秘密”,以后会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了解防灾避险知识。

  最让学生们兴奋的是“气象大闯关”环节。“气象预警信号颜色代表什么?”话音未落,便有学生脱口而出:“蓝黄橙红,4个等级!”清脆的回答赢得满堂喝彩。

 气象知识互动

  在“人工影响天气飞机纸模挑战赛”中,各个小组分工协作、默契十足:有人负责“研读图纸”,有人专注“机身拼装”,还有人精细调整“机翼弧度”,仿佛在完成一项重大科学任务。最终获胜的3个小组不仅赢得荣誉证书,更收获了“迷你气象站”“气象积木套装”等惊喜奖品。

  “这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次科学种子的播种。”初一(5)班班主任周珂冉感慨地说,初中的孩子正处在探索世界的关键期,这样生动有趣、动手又动脑的科普活动,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加鲜活有力。它不仅教会孩子们防灾避险,更点燃他们心中的“科学火苗”。

编辑:何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