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9月17日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白莲)9月15日至16日,适逢首个全国科普月,内蒙古科协联合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举办“讲述前辈故事,弘扬科学精神,播撒科学种子”科学家精神校园行巡回宣讲活动。内蒙古科学技术馆、赤峰市科学技术协会、阿拉善盟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此次活动。
活动邀请苏步青、袁隆平、黄大年等著名科学家后人、友人,走进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阿拉善盟6所大中学校,讲述前辈科学家碧血丹心的爱国情怀、舍我其谁的报国壮志,以及在时代巨浪中巍然屹立的家国大义,激励广大学子立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1937年8月,日寇轰炸杭州,西迁途中,苏步青一刻也未停止数学研究。在一个狭小的山洞里,他告诉学生:山洞虽小,数学的天地却无限宽广……”9月15日下午,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如意校区报告厅,苏步青院士之孙苏泉动情追忆苏步青为我国数学科研与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来自25所中学的500余名学生及科技辅导员共同聆听。
“我深刻感受到科学家身上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学到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对数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希望通过努力,未来能够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力量。”呼和浩特第二中学高一五班学生鲍禹睿说。
当日,宣讲团成员分别走进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校区、盛乐校区,袁隆平院士助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辛业芸带来“袁隆平的故事”,黄大年好友、同事,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任波深情讲述“黄大年的故事”,两场报告精彩纷呈,报告厅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同学们聚精会神,边听边记,沉浸其中。“当听到黄大年教授在病重之际仍心系项目、牵挂学生,我的眼眶湿润了,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作‘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我们新时代青年应当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不畏艰难、扎根专业,将个人所学融入国家发展之中。”该校学生郭雅如说。
9月16日上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光辉一生为主线,辛业芸研究员娓娓道来,深深打动现场340余名师生。
该校硕士研究生傅宁表示:“袁老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怀念,又倍感谦卑与责任。他总结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秘诀,尤其值得我们农学人铭记。我们要瞄准真问题、勇于创新、扎根大地、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中,传承袁老的奋斗精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农学力量。”
在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任波为200多名师生讲述了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的事迹,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该校辅导员史显润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不是生硬灌输,而是真挚的情感共鸣。它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科学志向,也帮助我们青年教师更好地在教学科研中传承科学家精神。”
赤峰学院报告厅气氛热烈,学子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将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奋斗、科研报国的精神深植于心,刻苦学习、勇担使命,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近3年来,我走过内蒙古10个盟市,完成30多场科学家精神宣讲。希望通过黄大年教授的故事,传递科学精神、播下科学种子,让孩子们能像前辈那样迎难而上、永不懈怠,奔跑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任波说。
近年来,内蒙古科协将科学家精神全方位融入科普实践,强化价值引领,面向重点人群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两年间,科学家精神校园行已在全区举办26场,引导广大青年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故事中感受科学文化、感悟精神传承,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