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呼伦贝尔垦区沃野鎏金,麦浪翻滚,秋收序幕全面拉开。

9月17日,呼伦贝尔丰收季。
农机安全是秋收的首要任务。9月17日,在古里农牧场,10支宣传小队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普及农机操作规范与隐患排查知识,对全场200余台农机完成“拉网式”检修,整改隐患12处。秋收期间,在作业区设立临时服务点,确保农机作业“零事故”。

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在麦田,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吐”进身旁的运输车。
哈达图农牧场公司34.22万亩作物陆续成熟,其中11万亩小麦已率先开镰收割。面对抢收关键期,第九连(队)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优先抢收高风险地块,同步推进科学烘干处理。该公司依托滴灌水肥一体化、小麦“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实现对农作物从田间管理到产后处理的全链条质量把控。

脱粒机嗡嗡运转,技术员手持麦粒认真观察,细致检查小麦的成熟度。
三河农牧场今年播种面积达54.38万亩,作物种类覆盖粮食、油料和中草药等多种品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克服北方寒冷、干旱等不利因素,3200亩黄豆喜获丰收,通过大垄双行技术种植的玉米,预计亩产可达900斤。这种“多元种植+科技赋能+订单农业”的模式,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小麦丰收啦!
今年,呼伦贝尔农垦以“科技赋能、安全筑基”为核心,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强化科技支撑、筑牢安全防线等多重举措,统筹推进粮食收获、黑土地保护和种业振兴,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 李新军
通讯员:刘新宇 李光明